有問有答 | 解讀《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實施方案》
發布時間:2021-02-02 10:00 來源:自治區科技廳政策法規與監督處
近日,自治區科技廳聯合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科協、教育廳等單位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為幫助大家詳細了解《實施方案》內涵,創新內蒙古特邀請自治區科技廳政策法規與監督處負責人就相關問題進行解答。
問:《實施方案》出臺基于什么背景、有什么重要意義?
答:2019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新疆、四川、江蘇、遼寧等兄弟省市相繼出臺了落實政策,2020年3月12日,科技部、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印發了《貫徹實施〈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任務分工方案》。自治區領導非常重視該項工作,要求相關部門抓好落實,自治區科技廳聯合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科協等單位聯合印發了《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對《意見》中的內容進行了細化,結合我區實際,提出了三項主要任務和15條具體措施,對激勵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在全社會營造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問:《實施方案》出臺后預期達到什么目標或效果?
此次出臺的《實施方案》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整體部署,大力弘揚胸懷祖國、勇攀高峰、追求真理、淡泊名利、集智攻關、甘為人梯的科學家精神,尊重科技創新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推動作風和學風建設常態化、制度化,為科技工作者潛心科研、拼搏創新提供良好政策保障和輿論環境。力爭到2022年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揚,作風學風取得實質性改觀,科技創新生態進一步優化,學術道德建設顯著增強。
問:《實施方案》采取了哪些實招硬招?
《實施方案》在加強科研作風學風建設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措施,著力引領廣大科技人員在科技強國的時代責任中堅守初心、勇擔使命。
在弘揚科學家精神方面:以科學實驗比賽、科普比賽等多種方式主動走進中小學,傳播愛國奉獻、熱愛科學的正確價值觀。依托科技園區、校史館、科普基地、主題公園、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設施建設一批新時代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
在學術交流方面:鼓勵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與區內外科學家開展學術討論和團隊研討。
在科技項目管理改革方面:提出科研人員同期主持自治區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項目(課題)數不得超過2項,主要參與的不得超過3項,高校、科研院所領導人員和企業負責人作為項目(課題)負責人同期主持的不得超過1項;科研人員要在科研成果發表后1個月內,將所涉及的實驗記錄、實驗數據等原始數據資料提交所在單位統一管理、留存備查等。
在人才引進和評價方面:柔性引進的科學家、專家學者在供職單位工作時間每年不得低于3個月,探索特殊人才職稱評價“直通車”制度,建立特殊貢獻職稱晉升綠色通道。
問:科技工作者應如何落實好科研作風學風相關政策?
科學家是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的重要載體,科研作風和學風是決定科技事業成敗的關鍵。而科研作風學風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
《實施方案》明確指出,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把黨的領導貫穿于科技創新全過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忠于祖國、勇于創新、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于奉獻、甘為人梯的育人精神,自覺落實到科技活動的各個環節。三是要圍繞國家、自治區重大戰略需求,在技術短板、卡脖子、瓶頸問題和原始創新上下功夫,著力攻克事關經濟發展、生態保護、民生改善的基礎前沿難題和核心關鍵技術。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櫛風沐雨、一往無前,傳承和發揚“蒙古馬精神”,為實施“科技興蒙”行動和創新型內蒙古建設作出新貢獻。
問:落實《實施方案》的保障措施有哪些?
答:一是各盟市各部門要切實加強弘揚科學家精神和作風學風建設工作,按照職責分工,落實推進措施。二是積極發揮內蒙古自治區科研誠信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統籌協調指導自治區弘揚科學家精神和作風和學風建設工作,加強作風學風建設落實情況跟蹤督辦和總結評估。三是政府部門要抓戰略、抓規劃、抓政策、抓服務,堅持能放盡放、放管結合的原則,減少對科研活動的直接干預,加強動態監管。大膽突破不符合科技創新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的制度障礙,營造良好學術生態,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四是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要抓好本行業本領域科研人員的作風學風建設,推動政策落實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