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特色 優化布局 “兩步走”——《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實施意見》解讀
發布時間:2018-11-03 00:00 來源:基礎研究處 科技宣傳中心
2018年1月,《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國發〔2018〕4號)印發,根據自治區政府辦公廳批轉意見,自治區科技廳負責牽頭組織落實。歷時10個月,經召開專家建言獻策座談會,學習其他省市經驗做法,征求多個廳局、盟市、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意見,網上公開征求意見等環節后,《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正式印發,共包括六個部分,十九條重點內容,于2018年10月23日施行。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基礎研究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要求“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強調要“加強應用基礎研究”,為建設科技強國提供有力支撐。《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是在國家層面印發的第一個關于基礎研究的指導性文件,為我國的基礎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
《實施意見》是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舉措,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和新時代指導我區基礎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文件。為解決我區重大原創性成果缺乏,基礎研究投入不足,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匱乏,全社會支持基礎研究的環境需要進一步優化等問題提出政策措施。《實施意見》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突出特色,優化布局,提出加強基礎研究分“兩步走”。
明確我區基礎研究“兩步走”發展目標
明確發展目標,就像是黑暗中舉起一盞明燈,為我區基礎科學研究指明方向,照亮前行之路。
《實施意見》總體要求提出加強我區基礎科學研究的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的同時,明確提出了我區基礎研究到2020年和2035年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自治區基礎科學研究整體水平顯著提升,支撐自治區創新發展的源頭供給能力明顯增強,生物學、蒙醫學、蒙醫藥等學科爭取進入國內一流學科前列,培養一批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骨干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國家重點實驗室總數達到4—5家,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創新活力明顯增強,解決一批制約現代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現代農牧業等產業發展的重大科學問題,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性科學成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支撐。
到2035年,自治區基礎科學研究整體水平和影響力大幅躍升,原始創新支撐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進一步加強,生物學、蒙醫學、蒙藥學等學科爭取達到世界一流學科水平,培養造就一批戰略科技人才和國際水平創新團隊,國家重點實驗室總數達到8-10家,圍繞現代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現代農牧業等產業,產出一批對國家科技發展和文明進步有重要影響的原創性科學成果。
強調基礎研究系統設計與區域布局
? ? ??結合自治區發展實際,《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我區基礎研究發展堅持全面布局與重點突出相結合的原則,既要支持各學科前沿自由探索,又要找準優勢特色領域進行重點布局。促進原始創新的同時,服務自治區重大需求和經濟主戰場。
完善基礎研究布局,強化基礎研究系統設計。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推動自治區優勢特色學科發展,圍繞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安全重大需求,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創新,圍繞現代農牧業、新材料、現代裝備制造等產業,集中力量攻克一批關鍵共性基礎科學問題。圍繞改善民生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求,進一步加強資源環境、生態保護、人口健康、新型城鎮化、公共安全等領域基礎科學研究。
優化基礎研究區域布局。圍繞重大科學目標,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打造全國基礎研究創新高地,帶動區域創新及學科發展。在高新技術企業集中地區形成技術創新集群,帶動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更加突出高校、科研院所的知識創新主體地位和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在現代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現代農牧業等產業領域部署應用研究,提煉關鍵科學問題,開展原創性基礎研究。
優勢特色領域培育建設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
作為科技欠發達地區,要加速科技創新步伐,需要制定更具突破性的創新政策,更大程度的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
《實施意見》提出要建設高水平研究基地。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培育基地建設,在稀土材料、蒙醫藥、乳品、生態、水資源、畜牧、高端裝備制造等優勢特色領域培育建設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遴選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后備梯隊,對標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要求,在科研立項、人才團隊建設等方面加大對國家重點實驗室后備梯隊的穩定支持力度,支持其盡快升級為國家重點實驗室。
圍繞優勢特色產業和重點學科領域布局建設自治區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基地,加強對現有自治區重點實驗室考核評估,實行能進能出的動態調整機制,激發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創新活力。
加大人才引進力度? 壯大基礎研究隊伍
? ? ??人才是實現科技進步的第一資源。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應培養引進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強中青年和后備科技人才培養引進,建設高水平實驗技術人才隊伍。
發揮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基地聚集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的作用,利用各類人才計劃支持科技人才培養引進,對自治區入選 “ 兩院院士”“長江學者” 及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加大支持力度。
加強自治區博士點建設和博士后工作站、流動站建設,吸引國內外優秀青年來自治區攻讀博士學位或從事博士后研究。通過加大生活補貼、科研經費資助力度,解決子女上學、配偶就業問題等方式,積極吸引國內外優秀科技人才來內蒙古創新創業。
培養引進建設高水平實驗技術人才隊伍。建立健全符合自治區實際的實驗技術人才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提高實驗技術人才的地位和待遇。
提高基礎研究開放合作水平??加大對外開放力度
? ? ??加大自治區科技計劃對外開放力度,引進來,走出去,有利于拓展我區基礎研究發展空間,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區基礎研究水平與原始創新能力。
《實施意見》要求提高基礎研究開放合作水平。加強與國內外、區內外高水平科研機構的合作交流,通過學者互訪、聯合辦學、建設伙伴實驗室、設立開放課題等形式積極吸納國內外、區外科研資源,聯合開展前沿科學研究,加快提升我區基礎研究水平與原始創新能力。支持海外科學家與自治區科研人員共同申報自治區各類科技計劃項目。加大自治區科技計劃對外開放力度,加強中蒙俄科技合作,?
爭取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設立聯合基金,以全國智力資源解決全區產業發展中的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共性技術問題,不斷擴大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的聯合資助范圍。
提出逐步加大基礎研究經費投入
? ? ? 加大基礎研究經費投入是廣大科研人員最為關注的問題。目前,作為我區支持基礎研究主渠道的自然科學基金年投入偏低,無論是總經費還是單項資助強度,都在全國排名靠后。自治區重點實驗室沒有專項經費支持,嚴重制約了我區基礎研究能力的提升。
因此,《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優化基礎研究發展機制和環境,逐步加大基礎研究經費投入。提高全區自然科學基金重大、杰青等項目的資助強度,加大對評估為優秀等級的自治區重點實驗室的后補助支持力度。完善對高校、科研院所的長期穩定支持機制,支持自治區本科高校安排基本科研業務費。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引導鼓勵企業和社會力量增加基礎研究投入。
建立符合基礎研究規律的經費管理制度,簡化基礎研究項目計劃任務書,落實法人單位和科研人員的經費使用自主權。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完善評價機制,加強科研誠信建設,推動科普、弘揚科學精神與創新文化,充分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