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關于對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0669號提案的答復
發布時間:2024-10-09 15:36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
劉彥華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推動高校科研創新策源地建設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首次將教育、科技、人才進行統籌安排、一體化部署。自治區科技廳積極落實國家、自治區有關要求,不斷推進創新平臺建設,采取有力措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加快“雙創”基地建設培育創新創業人才。
在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下,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構建了以“實驗室+技術創新平臺+科研基礎條件平臺”為核心的創新平臺體系。近年來,全區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實現重大突破,國家級平臺方面,白云博鄂稀土資源研究與綜合利用和特種車輛設計制造集成技術2家實驗室順利通過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鄂爾多斯實驗室、大青山實驗室2家內蒙古實驗室正式掛牌運行;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獲批建設,草業、稀土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加快推進創建。
自治區級平臺方面,2022年啟動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按照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導向要求,結合自治區“8大產業集群、16條重點產業鏈”重大創新需求,統籌布局,建立優勝劣汰和穩定支持機制,截至目前已完成農牧業、能源、材料、化學、環境、制造、信息7個領域重組,60家實驗室通過重組,其中32家依托高校建設,為一線教師從事科研工作提供了平臺支撐。按照領域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的總體布局,自治區科技廳聚焦自治區主導產業及優勢特色產業,支持建設了稀土新材料、草種業、動物疫苗、生物育種、BDO產業等一批自治區級技術創新中心。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方面,一是建設“蒙科聚”創新驅動平臺,集成科技研發、資本運作、項目孵化、成果轉化、知識產權保護等5大服務功能,面向全區科技型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科創主體提供科技綜合服務。二是設立5億元專項資金實施重點研發和成果轉化計劃,組織實施前瞻性、戰略性的關鍵技術攻關項目,攻克一批“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支持和林格爾新區、包頭稀土高新區等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建設,打造一批重大應用場景。三是實施成果轉化促進行動,建立健全自治區技術轉移體系,開展評價試點,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發展市場化評價和第三方評價,鼓勵金融投資機構參與評價;出臺《內蒙古自治區技術轉移服務機構管理辦法》、《內蒙古自治區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管理辦法》,加大技術經紀人/經理人培育力度,增設技術經紀專業技術職稱序列,完善技術轉移服務機構、技術經紀人/經理人績效激勵機制。
加快“雙創”基地建設培育創新創業人才方面,一是建立了比較完備的雙創政策體系,先后修訂了《內蒙古自治區眾創空間管理辦法》和《內蒙古自治區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加速器管理辦法》等政策文件。二是完善了創新創業服務體系,支持有條件的龍頭企業、高校、科研機構、新型研發機構、投資機構等主體建設專業孵化器,增設科技企業加速器,健全了“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區”科技創業孵化全鏈條。三是舉辦創新創業活動和賽事營造雙創良好氛圍。
下一步,自治區科技廳將持續優化科技創新平臺布局,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大會重要講話精神,明確工作重點及落實舉措,做好頂層設計,加強各類平臺的相互銜接和統籌協調,加強管理機制創新,完善創新平臺的評估評價機制,持續推動國家、自治區級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完善利用好“蒙科聚”創新驅動平臺和成果轉化專項資金,進一步建立健全自治區技術轉移體系;打造高素質高水平的創業孵化從業人才隊伍,推進科技創新創業體系化、專業化發展,為推動高校科研創新的策源地建設提供支撐。
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
2024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