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 對“內蒙古一號”衛星應用有關情況進行通報
發布時間:2021-07-31 11:05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社會發展科技處
備受社會關注的“內蒙古一號”衛星發射升空已經接近一個月了,目前使用情況如何,又將對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哪些重要作用?7月29日,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在呼和浩特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對“內蒙古一號”衛星應用有關情況進行通報。
自治區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孫利劍作主題發布,自治區科技廳副廳長張志寬就利用“內蒙古一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相關情況答記者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應急管理局、測繪地理信息局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并答記者問。
“內蒙古一號”遙感衛星于7月3日10時51分在山西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通過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目前在軌運行正常。作為內蒙古自治區第一顆遙感衛星,“內蒙古一號”的成功發射運行,標志著內蒙古已經構建起“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的生態監測新格局,在提升農牧業管理數字化水平、助力生態環境監測、服務自然災害應急管理、支撐多領域監測評價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對加強內蒙古生態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建設現代化,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下一步,內蒙古將按照“邊建設、邊上線、邊應用、邊完善”的原則,利用現有數據,開展先行先試,逐步擴大推廣運用。特別是內蒙古衛星應用技術中心建成后,內蒙古將擁有豐富的遙感影像以及遙感分析數據,真正形成全區范圍空、天、地一體化數據資源庫,加強全區自然資源一張圖、大數據建設,一張藍圖繪到底,共同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就如何利用好“內蒙古一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自治區科技廳副廳長張志寬在發布會上介紹,一是要開展數據處理技術研發活動,結合自治區大數據實驗區試點工作和衛星遙感產生大數據的實際情況,鼓勵開展數據挖掘、數據脫敏、數據災備、數據應用等數據技術研發活動,提升數據使用效率;二是要加強衛星遙感應用關鍵技術研發,強化衛星遙感監測技術體系建設,促進先進技術成果應用轉化,推動專業應用產品升級,著力實現向定量化、智能化方向發展,不斷提升數據資源應用價值;三是要加強衛星遙感應用創新平臺建設,以創新平臺進一步集聚創新資源,解決技術難題,不斷提升“內蒙古一號”衛星服務我區工農牧業生產、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為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路子,打造好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和北疆安全穩定屏障作出科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