磴口縣:科技賦能防沙治沙
發布時間:2024-11-22 23:00 來源:巴彥淖爾日報
防沙治沙,科技是重要支撐。從人工治沙到機械治沙,從因地制宜到就近取材……新技術、新材料和新方法無不展現著治沙人的智慧,顯示著科技的力量。一直以來,磴口縣在防沙治沙過程中向“新”而行、科技“突圍”,因地制宜推進治沙體制機制創新,在作業效率、成本控制方面探索出新模式。
在內蒙古能源集團160萬千瓦保障性項目光伏+生態治理現場,藍色的光伏發電板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將無盡的太陽能轉化為源源不斷的綠色電力。
11月15日,這里的光伏陣列間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工人們正在用壓沙叉挖沙溝、鋪草、壓流沙。
“我們提前規劃部署,將借助冬季有利時機,在今冬完成160萬千瓦保障性項目廠區4.5萬畝土地的工程固沙任務。”磴口縣蒙晟公司董事長郭常春說,“為了達到節本增效的目的,經過多方探索和積極嘗試,我們除了使用傳統的稻草固沙外,還采用了包括當地小麥秸稈、玉米秸稈、葵花秸稈和蘆葦秸稈在內的5種材料進行工程固沙。”
另一邊,壓沙帳機轟鳴著,將草嵌入流沙中,牢牢鎖住黃沙。
“之前我們一直采用人工壓草方格的方式,人工費用高,效率低,每人每天最多壓一畝地。今年以來,我們陸續引進了一些壓沙機械,效率比過去人工壓草的效率翻了一倍,效果也更好,草壓得更深更牢固。”項目現場施工人員趙建軍說。
據了解,今年以來,磴口縣加大先進機械使用力度,推廣運用沙障鋪設機、固沙機、自行式壓沙機,提高壓沙效率和質量,降低人工成本,不僅加快了防沙治沙進程,也為今后的治沙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持和經驗借鑒。
近年來,磴口縣主動與中國林科院沙林中心合作,充分發揮其科研優勢,相繼成功研發荒漠原生樹種造林、高壓水打孔造林、冷藏苗避風造林及飛封造并舉、喬灌草結合、帶片網協同、田水沙共治等大量先進適用技術,為當地科學防沙治沙提供了有力支撐。磴口縣還加強沙產業研究,先后與北京林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等高校簽署協議,開展產學研合作,開發肉蓯蓉資源;與北京林業大學合作,成立生態修復、經濟林、草學等專家工作站,依托當地龍頭企業組建內蒙古肉蓯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產業工程研究中心、產業企業研發中心,加快了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沙產業發展步伐。
科技助力之下,磴口縣防沙治沙效率大幅提升,綠色版圖在烏蘭布和沙漠不斷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