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京蒙合作 呼和浩特打造“兩小時創新圈”推動草種業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5-01-08 14:29 來源:呼和浩特市科學技術局
為進一步深化京蒙合作,打造呼和浩特市與北京市海淀區“兩小時創新圈”,加速國家草業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共同推動草種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新年伊始,由全國草種質資源技術協作組主辦、國家草業技術創新中心(籌)、呼和浩特市科學技術局、青島農業大學及北京中關村智酷雙創人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承辦的全國草種質資源研討會在北京成功舉行。
來自全國24家科研院所、26所高校及多家草業創新企業的111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以“草種質資源創新與可持續利用”為主題,重點圍繞草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技術成果轉移轉化等議題,展開了深入地探討和交流。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場種苗司二級巡視員趙兵在研討會上指出,“草種質資源作為國家基礎性戰略性資源,不僅是林草科技創新的核心基礎,也是推動草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全國草種質資源技術協作組組長、青島農業大學傅金民教授認為:“做好草種質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工作,推動草種質資源共享與合作,將有效解決草種‘卡脖子’問題,助力我國草種業高質量發展。”
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四級調研員劉興錄,就加強生物育種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推進種業國家重大創新和育繁基地建設提出了新思路。
關于如何做好草種質資源的開發、保護與利用工作,與會專家學者們認為:既要切實做好技術培訓和支撐工作,更要構建完善的草種質資源保護、鑒定和利用體系,積極協助草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的編制,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全面提升草種質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效率。
▲《草種質資源描述與數據標準規范》簽約出版儀式在會上舉行,該書將為種質資源的收集、評價、鑒定和利用提供基礎性支撐。
北京林業大學董世魁教授、四川農業大學張新全教授、山東省林業科學院解孝滿院長、中國農業大學孫彥教授等11名與會代表,向全國草種質資源技術協作組提出了適當時機開展全國第二次草原普查、利用新技術開展育種研究、建立共享育種基地、舉辦新品種推介會等29條意見和建議。
本次會議是市科技局落實自治區黨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提出“區域合作深化行動”的具體舉措,依托呼和浩特(北京)人才科創飛地開展海淀區-呼和浩特市“兩小時創新圈”雙向聯絡工作,為深化京蒙合作與推動加快國家草業技術創新中心建設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