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創新 奮力突圍 ——這一年科技“突圍”工程亮點紛呈
發布時間:2024-12-25 21:41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辦公室 綜合保障中心
這一年
聚力創新
奮力突圍
向全面建設創新型內蒙古進發
提到尺子
你想到是這樣?
或者是這樣
但是
可以實現
從納米尺度到公里級的長度計量的
“超級尺子”
你見過嗎?
5月28日
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新區
自治區科技“突圍”工程
——空天跨尺度計量基準大科學裝置
與高性能光柵產業化項目
正式啟動建設
空天跨尺度計量
有了“超級尺子”
高性能光柵為
高端裝備安上了“眼睛”
空天跨尺度計量基準大科學裝置與高性能光柵產業化項目
空天跨尺度計量基準大科學裝置
與高性能光柵產業化項目
為何落地內蒙古
科技“突圍”工程
今年都干了啥?
讓我們一探究竟!
自治區黨委十一屆七次全會
部署科技“突圍”工程
自治區人民政府對標
“起跑即領先”要求
聚焦
儲能與新型電力系統
稀土、氫能、特色乳業
光柵大科學裝置等
首批“4+1”個突圍點位
“一攬子”啟動
36項重大攻關任務,
總計投入28.17億元
各點位任務已全面啟動!
建機制
要求?:“起跑即領先”
方案?:?科技“突圍”工程工作方案
工作措施?:“找點位、找團隊、找模式”
搭平臺
團隊領銜:
集聚11位院士領銜的19個專家團隊牽頭組隊開展攻關。
平臺助力
懷柔國家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42家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及國內知名高校、院所參與攻堅,大青山實驗室、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牽頭承擔重大任務。
強協同
采取
“共建研究院+培育高科技企業”
“揭榜掛帥+龍頭企業轉化”
“定向委托+重大科創平臺攻關”
“異地研發+本地轉化”等
協同模式推進實施
促發展
- 呼和浩特
實施“揭榜掛帥”重大科技項目,引進陳潤生、馮起等院士團隊,牽頭實施“動物疫苗遞送系統”“耐鹽堿苜蓿品種選育”等重大科技任務;
與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農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共建新型研發機構和創新平臺,實施多項中試產業化項目。
- 包頭
包頭市聚焦制約成果轉化機制因素和問題短板,出臺“三項機制”,暢通技術需求端到成果供給端轉化路徑;
深入稀土企業摸底梳理最急切的技術需求及“卡脖子”難題,啟動中試線設計和設備選型工作。
- 鄂爾多斯
深入實施“企業家科學家握手行動”,聚焦“五大領域”、“八大方向”凝練重點科技項目,按照3年突破30項關鍵技術部署重大任務;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推進新型研發機構集群建設》入選“中國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新型研發機構集群加速崛起,創新“磁力場”強勢形成,釋放出強勁吸引力與輻射力。
一年來
全區上下錨定內蒙古
有資源、有優勢、有希望
打造成新質生產力的領域
集中發力
推動形成
多點“突圍”的攻堅局面
這一年 科技成果豐碩
- 稀土點位方面
12條示范線快速推進,其中“生物可降解稀土改性專用料”等9個項目已完成技術研發,啟動建設8條示范線,建成1條示范線,成功研制新產品3項;
安德稀耐公司成功研制“稀土紅外涂層材料”和“稀土改性保溫材料”,建成年產3000噸生產線,填補行業空白;
長安永磁研制完成國內首臺套“超高音速飛行器永磁電機系統”,已交付客戶;
稀土新材料技術創新中心成功研制毫瓦級微盤電機,已交付華為驗證,并啟動建設年產10萬件示范線。
- 乳業點位方面
已突破乳鐵蛋白分離制備關鍵技術,可制備純度≥95%,得率75%以上的高品質乳鐵蛋白;
已開發出1種嬰兒特醫食品國產蛋白水解酶,突破雀巢相關產品對國內市場的壟斷;
完成牛奶(乳糖)在線轉化中試驗證,轉化水平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具備產業化應用前置條件;
開發“中國式奶酪研制”方向,構建乳制品的風味、口感、質構一體化綜合減脂技術體系,具備實現常溫奶酪的可行性;
研制出反芻動物營養和抗病的系列新產品近20款,完成6500株乳酸菌基因組測序,建成了乳酸菌加工中試生產基地,突破了高活性乳酸菌產業化“卡脖子”難題。
- 儲能和新型電力系統
- 點位方面
完成特高壓直流系統拓撲構建和可再生能源基地電源優化配置2項關鍵技術研究,為綠電高效送出與可靠消納奠定基礎;
完成鈉離子電容中試平臺和電芯裝配產線搭建,研發生產出10款正負極產品,電芯單體能量密度滿足行業標準要求。
- 氫能點位方面
開發新型電解水制氫催化劑,大大減少貴金屬70%以上,大大降低制氫成本;
研制新型質子交換膜,提升制氫效率;
千標方級中試平臺已建成,完成電極與隔膜制備,形成初步產品。
- 光柵大科學裝置
- 建設方面
已全面進入地下施工階段。預計2025年6月底開展光柵制造生產設備首批設備進場安裝;
2025年年底前完成地下負15米30萬潔凈研發生產空間設施建設,實現2條生產線全面研發生產。
今年以來
在科技“突圍”工程引領下
自治區科技科技創新工作
取得累累碩果
這一年 創新底氣更足
“十四五”規劃藍圖已基本變為實景。
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稀土新材料制造業創新中心,特種車輛、白云鄂博2個全國重點實驗室,鄂爾多斯、巴彥淖爾2個國家級示范區進一步發揮作用。
呼包鄂自創區、草業技術創新中心、家畜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平臺創建穩步推進;
大青山、鄂爾多斯2家內蒙古實驗室全面貫通“基礎研究-技術研發-轉化應用-生產運營”鏈條,為自治區科研體制改革蹚新路、打樣板。
“蒙科聚”創新驅動平臺構建起科技成果供需雙方對接的橋梁,作用日益顯現,內蒙古工業大學與內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通過“蒙科聚”平臺簽訂1000萬元的成果轉化與合作開發合同,完成學校歷史上首個千萬元級轉化成果;
內蒙古農業大學張和平教授團隊與內蒙古科拓生物有限公司通過“蒙科聚”平臺簽訂“功能性乳酸菌菌株所有權及其知識產權轉化”轉讓合同,合同金額達2000萬元,創造自治區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合同最大金額;
促成全區首單“中試綜合保險”落地赤峰;
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通過“蒙科聚”僅用5天完成線上全流程科技成果大額交易,交易額達300萬元。
這一年 創新“研”值更高
研發投入攻堅行動成效顯著,今年前10個月,全區財政科技支出達到107億元,高于去年全年支出42.7%,R&D投入排名實現晉升1位。
基礎研究投入增幅保持在30%以上。
2024年內蒙古自然科學基金共資助1117個項目,資助總經費達1.2億元,立項數和資助金額均創歷年新高。
這一年 創新動力更強
科技型企業“雙倍增雙提升”和企業科技特派員行動成效顯著,預計今年年底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3200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000家,科技領軍企業達到60家。自治區支持選派1000名科技人員到“三區”受援旗縣開展科技服務,支持“三區”受援旗縣培養194名本士骨干科技服務人員和農村牧區科技創業創新人員。
科技體檢、“三清零”探索取得實效,全區規上工業企業有R&D活動占比增長到34.8%,占比達到全國中游水平。
這一年 創新生態更優
出臺《關于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意見》,加快構建“1+7”科技政策體系,推進科技領域重點任務,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構建支撐自治區科技創新事業快速發展的四梁八柱。
印發《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創新工作容錯免責清單(試行)》,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盡職容錯免責機制,為科技創新領域“減負松綁”,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
出臺《內蒙古自治區院士工作站備案管理辦法》,加大支持力度,吸引更多院士資源助力內蒙古創新驅動發展,打造科技創新的“塔尖重器”。
《關于支持“蒙科聚”創新驅動平臺發揮作用的若干措施》,首次實施創新積分制,意在以“小積分”激活創新“大能量”。
各部門、盟市和高校院所出臺科技創新相關政策文件80余項,全區創新政策環境不斷優化。
稀土“開掛”填補國際空白
建成全球最大乳酸菌“庫”
為“氫冶金”技術打造國產“樣板”
“點煤成油”筑牢能源安全“壓艙石”
內蒙古區域創新能力
綜合排名上升4位
……
放眼北疆大地
科技成果不斷涌現
創新活力勃發奔涌
內蒙古
正鉚足勁趕超
在新征程上
破浪前行
朝著建成科技強國的
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努力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
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