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關于對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0799號提案的答復
發布時間:2024-10-09 15:42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
房建華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堅決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為助力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建設貢獻力量”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該提案充分概括了“三北”工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為高質量實施“三北”工程提出了加強科技支撐、科學構建“三北”生態區域、加強后期維護、構建保障系統和植被恢復系統等建議。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集中科技力量支撐“三北”工程攻堅戰,科技廳啟動實施防沙治沙科技創新重大示范工程,持續實施草種業科技創新示范工程,并加快推進國家草業技術創新中心建設。
一、工作進展和成效
一是啟動實施防沙治沙科技創新重大示范工程。2024年1月,科技廳以防沙治沙為主攻方向,采取“揭榜掛帥”方式啟動實施科技創新重大示范工程。防沙治沙“揭榜掛帥”項目瞄準“三北”工程建設場景中的現實科技難題,聚焦黃河“幾字彎”、科爾沁和渾善達克沙地、河西走廊沙漠邊緣三大防沙治沙區,重點開展沙漠地區光伏與治沙結合、國土綠化、沙漠綜合治理、生態修復、高標準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草原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管理、防沙治沙監測與評估等關鍵技術集成創新和應用示范。遴選發布了首批14項防沙治沙技術攻關類項目榜單,面向全國范圍遴選科研團隊。經專家組評審,14個榜單立項15個項目,其中1個榜單實行“賽馬制”平行揭榜。項目實施期為3年,自治區財政預算總投入1.06億元,預計將撬動地方和企業配套投入1.28億元以上。通過項目的實施,加快破解一批內蒙古區域內荒漠化綜合防治與綠色發展重大科技難題,形成前沿關鍵技術集成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綠色產業示范的創新鏈條,為科學治沙開辟新途徑、打造新樣板。
二是持續實施草種業科技創新重大示范工程。2022-2024年,科技廳采取“揭榜掛帥”的組織方式,實施自治區種業科技創新重大示范工程,充分利用全國范圍的優勢創新資源解決自治區草種業發展關鍵核心技術難題。支持羊草、冰草、苜蓿及重要鄉土草種培育與產業化示范項目4項,總支持經費6000萬元,財政經費已全部撥付到位。草種業示范工程吸引了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等19家區內外230余人協力攻關。羊草和冰草新品種培育方面,已建立羊草的遺傳轉化體系和冰草的組培再生體系,成功培育出2個羊草新品種,并通過自治區審定登記。優質苜蓿新品種選育方面,已育成高產優質苜蓿新品系3個,通過基因編輯技術獲得了具有5-6個小葉的抗寒高產苜蓿種質新材料。通過草種業科技創新重大示范工程,將進一步完善草種質資源庫建設、培育新品種、建設原種田和良種繁育基地,進一步填補本土優良草種培育擴繁的空白,助力自治區草業高質量發展和“三北”工程攻堅戰。
三是推進國家草業技術創新中心建設。2023年科技廳批復成立內蒙古自治區草種業技術創新中心,取得了一批階段性成果,在建設高水平研發平臺方面,建成草種質創新與共性關鍵技術平臺,搭建羊草基因編輯與分子設計育種技術平臺;在草品種培育方面,審定登記錫林郭勒型華北駝絨藜、蒙農1號披堿草、晉北偏穗鵝觀草、樂金德紫花苜蓿、三河偃麥草、巴爾虎草木樨狀黃芪等6個新品種,豐富生態修復用種和飼草品種。2023年和2024年撥付2億元專項資金支持自治區草種業技術創新中心推進創建國家草業技術創新中心。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根據提案的建議科技廳將從防沙治沙、草種業科技創新重大示范工程和草業技術創新平臺建設方面給予支持,助力“三北”工程攻堅戰。具體舉措有:一是組織和監督防沙治沙科技創新重大示范工程實施。通過項目實施,構建基于水土資源的林草空間格局體系,篩選三大防沙治沙區生態經濟型優良樹草種和合理的生態經濟型林草植被恢復模式,研發困難立地造林種草工程新材料及新技術,提出退化林分結構優化調控的技術模式,開展不同生態類型區困難立地造林種草技術研究。二是持續實施草種業科技創新重大示范工程。鄉土草種的培育是防沙治沙和植被恢復的有效措施,科技廳將持續實施草種業科技創新重大示范工程,加強示范工程的跟蹤管理,及時解決和推進實施過程的重大問題,加快培育草種業領域科技領軍企業,引導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上的大中小企業和產學研融通創新。三是加強草種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完善自治區草種業技術創新中心運營機制,以市場化手段開展人才選拔與聘任,支持科研人員帶著科技成果兼職創新創業,不斷吸納更多優勢團隊和企業進入中心,針對發展需求補短板、強弱項,實現高水平運行。積極對接科技部,推進爭取國家草業技術創新中心創建,爭取早日獲批建設。
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
2024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