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關于對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0384號提案的答復
發布時間:2024-10-09 14:32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
金東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加快推動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自治區科技廳全力推動“科技興蒙”行動實施,加大企業創新主體培育力度,強化對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政策引導與精準支持,營造良好創新環境,驅動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提升技術創新水平。
一、重點工作開展情況
一是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2023年底,全區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2539家,較上年增長60%。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成為中小企業中較為活躍的創新力量。近年來,自治區各級科技部門全力協作、層層推動、形成合力,不斷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規模壯大。自治區先后制定印發了《自治區企業研究開發投入財政后補助辦法》、《自治區高新技術企業獎補實施細則》、《科技惠企政策二十二條》、《關于營造更好環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的實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政策鏈條,形成全方位政策支持體系。自治區各盟市也紛紛制定了支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極大地激發了企業創新活力。
二是完善科技企業梯次培育制度。深入實施創新型企業“雙倍增、雙提升”行動,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梯次培育機制。2024年,對我區首次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421家企業給予每家一次性30萬元研發經費獎勵。舉辦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政策宣講培訓,2024年已培訓超過200人次。2023年底,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1905家,較上年增長20%,2022年起,組織開展科技領軍企業培育認定工作,目前,已在高新技術企業中選拔成長性好、創新性強、具有行業示范作用的領軍企業40家。
三是支持中小企業開展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關于營造更好環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的實施方案》中提出,“在自治區重點研發和成果轉化計劃中明確部分產業化項目由科技型中小企業牽頭實施”。2023年內蒙古自治區重點研發與成果轉化項目數字經濟專項中,首次探索在部分指南方向中明確支持由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牽頭承擔。持續舉辦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內蒙古賽區賽事,將大賽舞臺作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價值發現、培訓輔導和融資對接的服務平臺,探索“以賽代評”項目形成機制,將獲得創新創業大賽決賽資格的項目列入2023年度科技計劃項目支持,對進入決賽的成長企業組項目,每個項目資助50萬元;進入決賽的初創企業組項目,每個項目資助30萬元。突出產業創新,配置科技項目向企業創新主體傾斜,自治區重點研發成果轉化項目指南中明確,優先支持企業通過產學研合作申報,尤其是工業領域項目全部支持由企業牽頭,推動企業成為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
四是加強科技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建有14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備案自治區級科技企業孵化器394家、加速器3家、眾創空間177家,構建全鏈條科技創業孵化體系。實施企業科技特派員服務行動,實現創新型企業“雙倍增 雙提升”。按年度制定企業科技特派員年度工作實施方案,引導科研人員為企業提供各類精準創新服務,2022年啟動至今,全區備案企業科技特派員工作站達到133家,累計開展服務人數2765人,服務企業8827家,協助企業開展技術攻關項目709項、解決技術難題859項、轉移轉化科技成果687項。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營造促進科技創新環境
進一步優化我區創新創業要素,引導更廣泛的社會資源支持中小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活動。依托自治區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舉辦創新創業活動。落實科技成果轉化交易后補助等支持科技企業創新的政策措施。擴大創新服務供給,支持中小企業和科技創新創業團隊充分利用科技資源,對開展的研發、創新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給予支持。
(二)加大對創新型中小企業支持力度
繼續加大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申報自治區科技計劃項目支持力度,通過項目經費的引導,帶動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提升產品研發水平。繼續實施企業科技特派員行動,積極培育科技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加快向中小企業開放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
(三)加強創新創業平臺載體建設
充分發揮自治區高新區、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重點平臺載體的綜合科技服務作用。持續加強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的線上線下政策培訓和專題輔導,開展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績效評價和動態管理,提升對中小企業的服務支撐能力。
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
2024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