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對自治區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第596號建議的答復
發布時間:2024-09-29 12:31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
崔軼鈞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推進現代煤化工和新能源耦合發展,讓內蒙古自治區傳統能源+新能源1+1大于2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自治區科技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和自治區黨委、政府重大決策部署,以落實“五大任務”,支撐國家重要能源和資源基地建設為目標,以“科技興蒙”行動為統領,按照把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做好的要求,抓好新能源、煤化工等領域科技創新工作,持續推動能源產業綠色化高端化智能化發展。
一、已開展工作情況
一是超前布局核心關鍵技術攻關。2022年起,自治區組織實施“雙碳”“新能源裝備”等領域科技創新重大示范工程,以“新能源與新型電力系統”“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等領域為重點方向,以“揭榜掛帥”方式和“創新聯合體”技術攻關協同機制,積極探索“企業出題、政府立題、協同解題”機制,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解決風電光伏、氫能、煤炭清潔利用等新能源裝備產業關鍵共性技術問題,共布局實施18項,財政支持資金1.95億元。在風電裝備領域,重點布局了高海拔低溫陸上大型風電機組項目,支持企業開展集群化大功率風電機組國產化裝備關鍵核心技術研制。在光伏裝備領域,圍繞光伏產業高端硅片制備、提升光伏電池光電轉換效率、高效N型單晶提效降本等核心關鍵技術開展攻關。在氫能領域,布局了新型儲氫材料、氫燃料電池、氫燃料重卡、氫基內燃機中低壓純氫與摻氫燃氣管道輸送等項目。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領域,實施“二氧化碳加綠氫制甲醇技術開發與示范”“低成本煤化工CO2捕集與壓縮技術開發與示范”等項目,推動碳基轉化與控碳減排核心技術攻關與成果轉化。2024年,我們繼續圍繞新能源裝備、新能源與新型電力系統、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等重點方向,組織實施“低碳能源”領域科技創新重大示范工程,共立項支持“煤基PBS可降解塑料關鍵單體技術研發”等10個項目,財政支持經費6300萬元。
二是抓好科技“突圍”工程的組織實施。聚焦“氫能”“儲能與新型電力系統”等重點方向,前期,我們積極對接專家團隊,協調調度盟市,組織領軍科學家編制了各專項實施方案,初步形成具體項目的布局建議。“氫能”點位將重點開展從制氫(氨、醇)、儲氫、運氫到用氫各環節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布局,解決關鍵核心裝備國產化問題;“儲能與新型電力系統”點位將聚合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以及內蒙古電力集團等區內科研力量,重點攻克沙戈荒新能源短時高頻儲能調頻技術、鈉離子電池儲能技術和大規模儲能電站安全預警技術等儲能技術,實現技術突破和成果轉化落地。目前,《內蒙古自治區科技“突圍”工程實施方案》已經科技委審定,以“揭榜掛帥”、定向委托等方式,已啟動實施“稀土新材料”“儲能與新型電力系統”等專項點位項目。
三是突出體制創新,強化創新體系布局。積極爭取融入能源領域國家重要戰略科技力量,全力創建懷柔實驗室內蒙古基地,確定了內蒙古基地以“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消納送出、風光火氫儲多能互補、可再生能源制氫與燃料電池”為重點研發方向,在懷柔實驗室指導下,編制了《懷柔實驗室內蒙古基地組建方案》,已由自治區政府報送懷柔實驗室并經懷柔實驗室報送科技部。為夯實建設基礎,立足內蒙古豐富的能源資源與應用場景,以新型電力系統、現代煤化工等為主攻方向,籌建了大青山實驗室和鄂爾多斯實驗室。同時在細分行業領域,高標準建設自治區重點實驗室、院士專家工作站、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平臺,形成各類創新平臺有機銜接、分工明確、互相支撐的創新體系。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持續強化核心關鍵技術攻關。組織實施好“氫能”“儲能”等領域科技“突圍”工程和“低碳能源”領域科技創新重大示范工程,通過重大項目實施,吸引集聚國內外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加快破解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瓶頸,推動新能源、煤化工等產業高質量發展。瞄準國內外技術前沿,爭取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技術、示范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二是打造重大科技創新平臺。發揮我區可再生能源、煤炭等領域豐富場景優勢,全力創建懷柔實驗室內蒙古基地,加強與懷柔實驗室合作,進一步強化基地內涵建設,夯實建設基礎。優化布局全區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積極推動建設新型研發機構,積極引進先進適用成果在內蒙古落地轉化。?
三是加強與國內相關領域優勢創新團隊合作。鼓勵我區企業聯合大院大所、國家級創新平臺等行業高水平科研力量組建創新聯合體,在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與能源領域優勢科研團隊開展全方位合作,以“一事一議”“一人一策”方式,有針對性的引進高端人才團隊。積極爭取國家層面在應用基礎研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方面的支持,大力推進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孕育孵化相關產業未來新的增長點。
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
2024年 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