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旅游促三交試點示范項目以四項工作為重點,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發揮引領作用
發布時間:2024-08-21 09:18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民族事務委員會
2023年9月,全國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協調小組辦公室確定我區“東風航天城青少年紅色教育基地、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景區”兩個建設項目為2023年度全國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試點示范項目。試點示范項目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抓好四項重點工作,即:深挖旅游資源,豐富項目內涵;提升展陳展示,創新宣教載體;規范解說內容,強化引導作用;加強基礎設施,促進共同富裕,在推動我區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扎實有效推進上發揮積極示范作用,持續引導各族群眾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
深挖旅游資源,豐富項目內涵。依托試點示范項目現有資源,加大對當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實、中華文明遺跡遺址、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歷史基因等資源的挖掘梳理和打造,形成以試點項目為中心、輻射周邊各類優秀景區景點的旅游線路、研學線路,聚焦聚力豐富旅游路線、研學路線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涵,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比如:阿拉善盟額濟納旗東風航天城青少年紅色教育基地以東風航天城為核心,深挖周邊旅游資源、豐富研學路線內容,將“最好牧場為航天”寶日烏拉紅色研學基地、黑城文化遺址和大漠胡楊林景區、居延海生態環境治理教學點、額濟納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展廳等12個特色景區景點融入其路線,在講好航天精神等愛國主義精神故事的同時,深情講述阿拉善人民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高貴品質,展示阿拉善“大漠孤煙直”的壯麗景色,引導游客和受眾牢固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在旅游和研學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提升展陳展示,創新宣教載體。積極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景區工作,把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舞臺藝術作品等搬進景區,融入景區文化建設和宣傳重點,融入景區一花一草、一墻一路,融入景觀小品、廊道庭閣,把景區打造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天然展廳。比如:在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景區增設了體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四個共同”歷史觀、現代文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景觀小品、景觀帶;游客在杜鵑湖欣賞民族團結之花,到“守望亭”沉浸于湖光山色;在三潭峽走過同心橋,一家親手牽手,永遠向前走;在駝峰嶺天池,一路品吟精美古詩詞,一路登高望遠;在石塘林里,古怪嶙峋的熔巖里找尋頑強的“團結樹”“和睦樹”。景區里的民族團結標識與自然環境渾然一體,把旅游變成增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過程。
規范解說內容,強化引導作用。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正確中華民族歷史觀為根本遵循,以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為內核,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對試點示范項目的講解詞、導游詞進行梳理修改和完善。加強對講解員和導游員在講解方式、情感表達、服裝服飾、儀態禮儀、標準音方面的培訓和引導,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靈動清晰的講解,持續講好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故事。比如:通過講解員精準的講解,各族游客在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中能深刻了解到阿爾山地區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抗戰史、阿爾山林區的創業史、哈拉哈河被認作為愛國河的傳奇、相思樹作為英模代表可歌可泣的故事;在東風航天城,能體悟到一代有一代航天英雄的感人事跡,能感受到阿拉善各族群眾為航天事業作出巨大犧牲的愛國舉動,在游歷中沉浸式接受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 ? ? 加強基礎設施,促進共同富裕。堅持旅游富民、旅游為民,通過推動景區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帶動帶動當地生態農業、農副產品加工、餐飲酒店等聯動發展,通過景區拉動、能人帶動、項目驅動,使當地各族群眾在旅游業發展中進一步增收致富,共享旅游高質量發展帶來的巨大紅利。比如:阿拉善盟額濟納旗東風航天城示范項目通過挖掘旅游資源、打造旅游線路等,帶動周邊牧民積極參與景區景點周邊特色餐飲、商貿批發、民宿等項目,充分調動景區牧民積極性,整合草場資源進行旅游項目開發和建設,安置閑余勞動力到景區的基層崗位就業,努力促進各族群眾致富增收。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景區立足“旅游+”戰略,鼓勵引導周邊鎮、村的居民轉變思路放下斧頭吃“旅游飯”,景區農家樂餐飲、特色民宿、酒店已發展至200多家,旅游紀念品商店120家,景區內設置攤位191個,讓“綠水青山”旅游資源真正變成老百姓的“金山銀山”,殷實的小康生活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不斷增強了各族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