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全面深入具體地貫徹到各項工作中
發布時間:2024-08-20 11:54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民族事務委員會
編者按: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首次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強調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都要緊緊圍繞、毫不偏離這條主線。
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首次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這一重大原創性論斷,強調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都要緊緊圍繞、毫不偏離這條主線。202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再次強調,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民族工作,扎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在緊扣主線做好內蒙古各項工作的過程中,我們愈加深刻領悟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黨的民族工作、對民族地區各項工作、對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早在2014年5月、9月,習近平總書記就在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談會、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分別提出“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正式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黨的十九大將其寫入黨章;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明確強調,“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好各項工作”。從樹立、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化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拓展為“黨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是黨對民族工作規律性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是對民族地區各項工作戰略部署的進一步引領。
內蒙古自治區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成立的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長期呵護和保持了模范自治區的崇高榮譽。內蒙古模范就模范在聽黨的話上,我們要深刻認識到,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是黨中央著眼“兩個大局”對加強和改進黨的民族工作提出的明確要求。黨的二十大后,全國各族人民邁上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新征程,黨的民族工作面臨新的形勢和任務,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正在從單項突破邁向系統推進。必須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擺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統籌謀劃,按照增進共同性的方向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推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是黨中央準確把握嚴峻復雜國際形勢提出的戰略舉措。隨著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有的國家將我國視為主要競爭對手,聯合各種反華勢力持續在民族、宗教、人權等問題上頻頻發難,千方百計挑撥離間我民族關系。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要求我們必須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從而有效應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民族領域可能發生的風險挑戰。是黨中央深刻洞察當前民族領域問題隱患作出的重大部署。黨的十八大以來,少數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區的面貌、民族關系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巨變,各族人民自信心自豪感空前激發,中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之強前所未有。同時也要看到,民族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存在,影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因素仍然存在,一些地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程度仍然較低,等等。必須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凝聚起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磅礴力量。是黨中央對民族地區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作出的領航指引。民族地區統籌推進各項建設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部署要求的實踐落點,必須緊緊圍繞、毫不偏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在經濟建設中聚焦主線激勵推動各族人民共同建設現代化,在政治建設中聚焦主線不斷開創政通人和、民族團結新局面,在文化建設中聚焦主線全面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在社會建設中聚焦主線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聚焦主線守好各民族永續發展的綠水青山,在黨的建設中聚焦主線不斷加強和完善黨對民族工作的全面領導。
習近平總書記第4次考察內蒙古一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和政府以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自覺,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徹落實到改革發展穩定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面,同各項工作有機融合、統籌推進,推動全面貫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工作不斷落實落細、走深走實。自治區黨委先后召開兩次全會,審議通過《關于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的決定》、《關于全面貫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的若干措施》,推動出臺《內蒙古自治區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促進條例》。自治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分批聽取盟市和有關廳局全面貫徹主線的思路舉措匯報,對貫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把“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作模范”確定為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七個作模范”的目標之一,把全面貫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寫入各部門各單位“三定”規定,融入全區各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納入黨的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持續加強對各類規劃和重大工程項目貫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的審核把關,加大對貫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重點任務的財政保障。賦予各級黨委辦公廳(室)負責各項工作貫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的職責,賦予各級黨委統戰部負責民族工作貫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的職責,初步建立起抓落實的責任體系和促融合的制度機制,推動全區上下始終做到想任何問題、作任何決策、干任何工作都緊緊圍繞這條主線來展開。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治校、教書育人全過程,寫入各行業規章、社會組織章程和村規民約、市民公約,融入企業文化建設,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成為各族群眾的行為準則和日常習慣。在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內蒙古新篇章的征程中,我們要持續深入學習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民族工作的決策部署,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在各領域全面落地落實、持續見行見效,在新時代繼續保持模范自治區的崇高榮譽。
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抓好經濟建設,推進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沒有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就難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沒有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也不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進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過程。內蒙古是在黨中央的支持下發展起來的,早在“一五”時期,國家在內蒙古投資建設工廠、修建鐵路的基建資金就達10多億元,包鋼、一機、二機、大興安嶺森林工業基地都是那個時期開工建設的。進入20世紀60年代,國家又從沿海地區向內蒙古遷入一批工廠。改革開放后,黨中央對內蒙古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發展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進入新世紀后,黨中央將內蒙古相繼納入西部大開發和東北振興國家戰略政策實施范圍;2011年,國務院專門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正是得益于黨中央源源不斷的支持,內蒙古從一窮二白走向了繁榮富裕,全區各族人民的生活從缺吃少穿邁向了全面小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內蒙古的改革發展,親自為我們擘畫發展藍圖、指引前進方向。2023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為內蒙古實現闖新路、進中游注入強大動力。內蒙古各族干部群眾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守望相助、團結奮斗,推動各項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保持了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寧的良好局面。
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推動經濟建設,必須在賦予“三個意義”方面主動發力,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聚焦主線、突出主題,在經濟規劃布局時體現各民族共同目標,在制定經濟政策時體現各民族共同利益,在推動經濟發展過程中體現各民族共同奮斗,實現經濟政策與民族政策同向發力,促進發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眾,使各民族共同走向現代化的進程成為凝心聚力的進程。推進各民族共同走向現代化,內蒙古要發揮好在全國大局中的戰略作用,聚焦聚力完成好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一如既往傳承好各族人民心向黨、心向黨中央的紅色基因,一以貫之講政治、顧大局、擔使命,發揚“吃苦耐勞、一往無前,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蒙古馬精神和“艱苦奮斗、無私奉獻、鍥而不舍、久久為功”的“三北精神”,以闖新路、進中游的實踐和業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聚焦共同富裕這一目標。順應各族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穩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把農村牧區居民和脫貧人口增收作為重點,做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持續提高農牧民生活質量、縮小城鄉發展差距,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眾,在推進各民族共同富裕的進程中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圍繞共同奮斗這一主題。樹立雄心壯志,堅定信心決心,激發各族群眾共同團結奮斗的精氣神,積極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上大有作為,在統籌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上敢作善為,讓各族群眾在親身參與中得實惠、感黨恩,持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把握“富口袋”和“富腦袋”這一關系。內蒙古民生欠賬多,必須從各族群眾最關心最關注的問題做起,深化實施重大民生工程,推動基本民生保障標準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經濟社會發展并不自然而然帶來民族團結、帶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必須著力在人的心里搞建設,持續教育引導各族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推動物質和精神齊頭并進、相輔相成,實現經濟建設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相互促進、彼此共進、緊密結合。
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推進政治建設,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凝聚各民族、發展各民族、繁榮各民族。早在建黨之初,我們黨就十分關注民族問題,李大釗同志直接領導和參與培養了內蒙古地區第一批共產黨人,內蒙古地區成為中國共產黨最早建立黨組織的民族地區。在決定前途命運的關鍵時刻,面對紛繁復雜的亂局,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指導、推動了內蒙古自治區的成立,領導內蒙古各族人民走上了民族區域自治的康莊大道。自治區成立后,在黨中央領導下廣泛建立各級黨組織和人民政權,開展土地改革和牧區、半農半牧區民主改革,為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促進內蒙古各項事業穩定和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也為黨中央在其他民族地區開展民族工作提供了寶貴經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使內蒙古各族人民在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獲得了平等的政治權利、共同當家做了主人,使內蒙古的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世人共睹的歷史巨變。歷史充分證明,只要我們在黨的領導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定不移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就一定能夠開創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新局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增添動力。
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加強政治建設,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全面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在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上擔負起更大責任、作出更大貢獻,在促進各民族團結進步上繼續走在前列,在新時代繼續保持模范自治區的崇高榮譽。堅持黨的領導。必須深刻理解、始終牢記“內蒙古地區是中國共產黨最早建立黨組織的民族地區,內蒙古自治區是在中共中央直接領導下建立的,內蒙古是在黨中央的支持下發展起來的,內蒙古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偏差都是黨中央幫助糾正的,內蒙古新時代的發展成就是在習近平總書記親切關懷和指引下取得的,內蒙古作為模范自治區模范就模范在聽黨的話上”這六句話的事實和道理,教育引導各族干部群眾堅定不移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加強和完善黨對民族工作的全面領導,不斷完善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管理、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民族工作部門履職盡責、各部門通力合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格局,為各民族共同發展進步提供堅實可靠的政治保障,全力維護民族團結、社會和諧、邊疆穩固的良好局面。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鞏固和完善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深入推進基層民主自治,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拓展民主渠道,豐富民主形式,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健全吸納民意、匯集民智工作機制,引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帶頭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帶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方面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保證各民族共同當家作主。堅持依法治區。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治理民族事務,健全完善民族工作法規制度體系,堅持憲法確立的有關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框架,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加強《內蒙古自治區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促進條例》等法規的配套制度建設,堅持正確的,調整過時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眾合法權益。完善對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評價監督體系,建立完善依法治理民族事務的考評考核工作機制和工作體系,明確監督檢查的主體、內容、對象、程序和方式等。堅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是什么問題就按什么問題處理,依法保障各族群眾合法權益,依法妥善處理涉民族因素案事件,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堅持全民守法,廣泛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干部群眾法律意識,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對廣大干部進行民族工作法律法規培訓,切實增強法治思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推進文化建設,著力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中華文化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具有突出的統一性,這從根本上決定了我國各民族融為一體、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決定了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要順應中華民族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傳統走向現代、從多元凝聚為一體的發展大趨勢,深刻理解把握中華文明統一性這個突出特性,堅持以中華文化為主干、各民族文化為枝葉,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不斷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堅實的精神和文化基礎。內蒙古地區是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自古以來各民族文化在這片土地上相濡互化,一部內蒙古地區發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在黨領導下的光輝歷程中各族人民更是水乳交融,清晰展現了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形成了內蒙古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和衷共濟的精神特質,為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推進文化建設,必須著眼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以中華民族偉大精神凝聚人心,用中華文化這個強大精神紐帶讓各民族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弘揚偉大民族精神。面向各族群眾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宣傳教育,繼承和發揚黨領導人民在各個歷史時期奮斗中形成的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深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鑄魂。蒙古馬精神和“三北精神”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豐富了偉大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是內蒙古各族兒女最鮮明的精神標識。要充分釋放這兩種精神的塑造力和感召力,傳承紅色基因,把這兩種精神同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緊密結合起來,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振奮各族人民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內蒙古新篇章的精氣神。增強中華文化認同。文化認同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先決條件。要堅決抵制用所謂“內亞史觀”、“征服王朝論”等西方史學觀點歪曲或解構中華民族發展歷史和中華文化。堅決糾正過分強化漢文化或少數民族單一文化等偏差,切實避免把漢族文化等同于中華文化、把少數民族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華文化。在增強對中華文化認同的基礎上加大對各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創新。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以語言相通促進心靈相通、命運相通。加強對各族群眾的宣傳教育,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大力宣傳中華民族的歷史、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引導各族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進一步增強對中華民族、中華文明、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北疆文化融紅色文化和草原文化、農耕文化、黃河文化、長城文化等于一體,是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下,在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熔鑄中,在各民族不斷交往交流交融中孕育形成的。要把建設北疆文化作為弘揚中華民族偉大精神、增強中華文化認同的重要載體,持續推動以文鑄魂、以文化人、以文樹形、以文賦能。大力推進北疆文化理論研究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建設,持續加強對“三個離不開”、“四個共同”、“四個與共”、“五個認同”、“五觀”和“七個作模范”、“六句話的事實和道理”等理念、要求的宣傳闡釋,深入挖掘內蒙古大地上各民族團結奮斗、守望相助等“一起走過”、“一起走來”的歷史史實,生動展現各民族交往交流、共生共享等“一起生活”的現實經歷,推出更多講得清、立得住、標志性的研究成果。把北疆文化元素充分體現到實物實景實事中,推出更多體現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具有中華文化底蘊和北疆文化特質的符號和形象,更好促進各族群眾人心凝聚、精神相依,在全區各族群眾內心深處不斷育繁“團結花”、植厚“中華魂”。
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推進社會建設,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用“千房同蒂、千子如一”的石榴來比喻我國56個民族血脈相連、命運與共,強調“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內蒙古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北方多民族的聚合帶,是不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熱土,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與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相較于其他民族地區,內蒙古多民族、大融合的特點更為鮮明,戰國時期的“胡服騎射”、西漢時期的昭君出塞、北魏時期的漢化改革、宋遼時期的漢族人口北遷,新中國成立后“三千孤兒入內蒙”、“克服困難捐糧畜”、“最好牧場為航天”、“齊心協力建包鋼”等等,都是這片廣袤大地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佳話,成為展現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重要窗口。
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推進社會建設,必須始終鞏固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增進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交知心朋友、做和睦鄰居、結美滿姻緣,大力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鞏固發展民族團結大好局面。始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搭建平臺、衡量工作、評價成果,大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深入實施各民族青少年交流計劃、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加快建設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推動實現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更好滿足各族群眾民生共需。加快民族地區、邊境地區、革命老區發展,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不斷提高農村牧區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通過發展現代農牧業、制造業、特色文化產業、生態旅游產業促進各族群眾就地就近就業,鼓勵民營企業進邊疆,推動企業和商會結對幫扶鄉村振興示范村,推進邊境“四個共同”長廊建設,打造一批固邊興邊富民示范縣鄉村,補齊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發展短板,大力推行“惠民幸福賬單”,教育引導廣大群眾更加由衷感黨的恩、念黨的好,讓各族群眾有事情一起干、有困難一起扛、發展成果一起分享。防范化解民族領域風險隱患。堅持底線思維,嚴密防范、堅決打擊各種滲透顛覆破壞活動、暴力恐怖活動、民族分裂活動、宗教極端活動。加強意識形態陣地管理,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常態化開展網絡意識形態專項治理,及時處置文化滲透和有害信息倒灌。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暢通和規范各族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常態化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強化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全面推行信訪代辦制,全面推行“接訴即辦”,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以內蒙古之穩守衛邊疆安全、拱衛首都安全。
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共建各族群眾共同生活的美麗家園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是關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會問題。內蒙古是我國北方面積最大、種類最全的生態功能區,森林草原面積均居全國首位,同時還分布著五大沙漠和五大沙地,占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的1/5,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承擔著維護華北、東北、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的重要職責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內蒙古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中,關注最多、論述最多、部署最多的就是生態文明建設。從“建成屏障”到“筑牢屏障”,從“重大責任”到“國之大者”,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內蒙古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近年來,自治區黨委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我們堅持不懈保生態、治污染、促轉型,讓廣袤草原“帶薪休假”,在興安林海“掛斧停鋸”,對重點沙漠“鎖邊治理”,協同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治理,實施“一湖兩海”及察汗淖爾綜合治理,草原植被蓋度和森林覆蓋率實現“雙提高”,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雙減少”,祖國北疆萬里綠色長城建設不斷向縱深推進。
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扛牢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這一“國之大者”,始終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同推動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目標有機結合起來,依靠各民族共同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民族地區的綠水青山、冰天雪地更好轉化為金山銀山,書寫各民族共同守護建設美麗中國的“生態文明”篇章。堅持系統治理。大力踐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理念,把保護森林草原作為首要任務,科學推進荒漠化沙化土地防治,實施好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等重大生態治理工程,健全河湖長制,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全力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科爾沁和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全面推進美麗內蒙古建設,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拓展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空間作出更多內蒙古貢獻。堅持全面防治。統籌氣水土、統領點線面,加強污染物協同控制,大力推進呼包鄂、烏海及周邊地區等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深化“一湖兩海”及察汗淖爾綜合治理,推進黃河水資源高效綜合利用,加快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強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讓祖國北疆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堅持綠色發展。堅決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推動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加快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大力發展現代能源經濟。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不斷拓寬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讓各族群眾共享綠色發展紅利。深入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提高水、土、地、礦產等資源利用效率,建立美麗內蒙古建設全民行動體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大生態惠民力度,在生態建設、人居環境整治中推行以工代賑、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等做法,創新激勵機制、支持政策和投融資模式,激勵各族群眾共建共護共享美好家園,讓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眾,促進各民族在共同保護美麗家園中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根本靠堅持和改進黨的領導,靠黨執政的思想基礎、組織基礎、群眾基礎牢固扎實。內蒙古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開展活動、建立組織的地區之一,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首先從蒙藏學校開始傳播馬克思主義,開辟內蒙古地區的革命工作。從1923年開始,內蒙古就產生了多松年、烏蘭夫等第一批共產黨人。1925年,中國共產黨熱河特別區、察哈爾特別區、綏遠特別區等內蒙古地區第一批黨組織誕生。此后,內蒙古地區黨組織在黨中央的領導下,緊緊圍繞各個歷史時期黨的主要任務,緊密團結帶領各族群眾投身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大事業,黨員隊伍不斷發展壯大,黨的組織體系不斷發展完善,黨的組織制度不斷健全完善,為全區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組織基礎。歷史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回答了在內蒙古這樣的邊疆民族地區如何建立起一支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心全意為各族群眾服務,能夠經受各種風險考驗,帶領全區各族人民一道為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而努力奮斗的先鋒隊這一重大命題。
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必須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民族地區抓好黨的建設的內在要求,全方位貫徹到黨的建設各項工作中,在政治建設上突出引領性、思想建設上突出時代性、組織建設上突出凝聚性、作風建設上突出人民性、紀律建設上突出約束性、制度建設上突出規范性,使每一個基層黨組織都成為富裕一方、團結一方、安定一方的堅強戰斗堡壘,每一名黨員都成為維護團結穩定、促進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幟。黨的政治建設上著力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同危害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言行作斗爭,堅決同一切破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言行作斗爭,確保各項工作都朝著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方向推動和改進。思想建設上著力抓緊抓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別是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要論述的教育培訓,切實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成為全區上下的共同意志。組織建設上著力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進去,使每一個基層黨組織都成為模范貫徹主線的堅強戰斗堡壘,筑牢維護穩定的鋼鐵長城、夯實長治久安的社會基礎。作風建設上著力引導各級干部走好群眾路線,加強黨同各族群眾的血肉聯系和魚水深情,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問題,大力整治“三多三少三慢”問題,以優良作風保障貫徹主線工作取得扎實成效。紀律建設上著力結合黨紀學習教育,強化對各地區各部門單位貫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情況的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偏差,對貫徹落實不力的嚴肅追責問責,把嚴的基調落到底落到位。制度建設上著力完善黨領導民族工作的體制機制,推動各級黨委落實民族工作主體責任,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政治素質考察、巡視巡察、政績考核,加強跟蹤問效,提高工作效能,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堅實制度支撐。
“無論是少數民族干部還是漢族干部,都要以黨和國家的事業為重、以造福各族人民為念,齊心協力做好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族地區干部寄予厚望。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各項工作能不能做好,關鍵在黨、關鍵在人。要堅持新時代好干部標準,嚴把選人用人政治關、品行關、作風關、廉潔關,注重在重大任務重大斗爭一線考察識別干部,努力培養選拔鍛煉一支維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態度特別堅決、明辨大是大非立場特別清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行動特別堅定、熱愛各族群眾感情特別真摯的民族地區干部隊伍。
內蒙古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就要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作模范。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別是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論述,牢牢把握主線、全面貫徹主線,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努力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確保這條主線有形有感有效地落到北疆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