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獎勵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者張和平、路戰遠每人75萬元
發布時間:2024-07-08 20:15 來源:奔騰融媒
就在今年6月24日
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張和平主持完成的
“優良乳酸菌種質資源挖掘與產業化關鍵技術創制及應用”項目
和內蒙古自治區
農牧業科學院研究員路戰遠主持完成的
“北方農牧交錯區風蝕退化農田地力培育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
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35年只做一件事
說到乳酸菌
大家可能并不陌生
它是我們每個人腸道中
極為重要的生理菌群
維持著人體中的微生態平衡
被稱為乳業的“芯片”
但很多年以前
這些個看似不起眼的“小細菌”
生產技術卻長期被國外企業壟斷著
也就是說
如果當時沒有國外提供菌株資源
我們可能連一瓶合格的酸奶
都很難生產出來
為了盡可能地采集到微生物樣本,自1989年起,張和平帶領科研團隊踏上了漫長的“尋菌”之旅。從亞洲、歐洲、非洲等六大洲37個國家采集自然發酵乳制品和食品等樣品6472份,揭示了不同地域自然發酵乳中乳酸菌多樣性生態學規律,分離保藏33個屬、326個種和亞種51286株乳酸菌資源庫。
經過35年不懈努力,張和平主持的“優良乳酸菌種質資源挖掘與產業化關鍵技術創制及應用”項目目前建成了全世界最大乳酸菌菌種種質資源庫和基因組數據庫,保藏乳酸菌51286株。發明了基于人工智能的高通量精準篩選技術,篩選出優良特性乳酸菌104株,實現了我國乳酸菌菌種的自有化。打破了國外菌株、技術和產品壟斷,扭轉了我國乳酸菌長期受制于人的局面,近3年重點應用的企業產生效益175.42億元。
讓貧瘠土地釋放更大潛力
北方農牧交錯區
長期以來飽受干旱多風
沙塵暴頻發以及耕地退化等問題的困擾
面對這一挑戰
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路戰遠研究員
帶領團隊瞄準這一重大難題
一步一個腳印
破解了系列科技難題
探索出一條農田生態保護、生產增效
和農民增收協同發展的
綠色發展新路子
路戰遠主持的“北方農牧交錯區風蝕退化農田地力培育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針對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區農田風蝕退化和產能下降等重大科學問題,揭示了農田土壤風蝕作用退化機理,突破多方式阻風控蝕關鍵技術,實現了農田地力止損的新突破。
創建多路徑地力定向培育關鍵技術和輪耕沃土新制度,破解了風蝕退化農田“用、養”失衡的難題;集成創建了不同等級退化農田地力培育與產能提升技術模式。
成果累計推廣2億多畝,增產糧食200多億斤,增收節支230多億元,為推動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區退化農田治理和地力培育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撐。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是中國科技界的盛事
國家科學技術獎
更是對每一位授獎科學家
每一位授獎科研人員工作的
肯定與鼓勵
喜人成績背后
折射出內蒙古創新生態的
潛力與活力
內蒙古在聚力完成五大任務
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進程中
一直將科技創新擺在核心位置
新征程 新出發
科技“突圍”的號角已經吹響
內蒙古自治區將全力推動科技創新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全力開創科技賦能內蒙古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為自治區闖新路、進中游
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