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情好“科”的TA,怎樣幫內蒙古鏈接全國
發布時間:2024-09-20 22:00 來源:奔騰融媒
9月7日
“蒙科聚”雄安分中心
在河北雄安新區
舉行揭牌儀式
“蒙科聚”雄安分中心
該中心旨在通過發揮成果飛地、人才飛地作用,服務雄安新區科技成果向內蒙古集聚轉化,跟進服務全國科創人才,致力于打造全流程、全方位的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
蒙科聚平臺始終堅持發現
好技術、好項目
讓更多研發和應用成果
在內蒙古開花結果
這樣類似走出去的具體行動
也是內蒙古持續
聚焦“科技突圍”工程
落實“1+15+27科創服務體系”
的具體實踐
可以說
熱情好“科”的蒙科聚平臺
通過各種“走出去”的方式
為內蒙古鏈接全國新技術
溝通世界新信息
看“蒙科聚”平臺
走出去
今年3月,“蒙科聚”首批3家協同創新合作機構先后掛牌落戶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國家東部技術轉移中心(呼和浩特)和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這是“蒙科聚”創新驅動平臺跳出內蒙古,實現“網”隨“才”走的重要舉措。
目前,蒙科聚已在北京、上海、廣東、香港等11個科技合作地區,聯合共建超過27家協同創新合作機構。
看“蒙科聚”平臺
引進來
5月17日,“蒙科聚”攜帶8項化工領域亟待解決科技需求奔赴蘭州大學,促進需求與成果的緊密對接,助力自治區產業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
合作研究成果:
“氨堿法制純堿蒸氨鈣液資源綜合利用”
“高端阻燃劑、高效抗氧劑的開發研究”
“糠酸合成工藝開發及產業化研發”
“可見光催化反應研究”
......
這是“蒙科聚”首次走進區外高校
希望借助蘭州大學在國內
化工領域優勢的科研人才資源
促進需求與成果的緊密對接
助力自治區產業
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
5月24日,“蒙科聚”鏈接北京林業大學發布了草業、奶業、數字經濟等產業領域的科研成果。
合作研究成果:
“基于生態系統長期連續觀測的森林體驗指數生態數字產品”
“新質生產力賦能野生動物智能監測與識別”
“北林苜蓿品種的培育與推廣”
“可食用林業資源的低溫凍干關鍵技術研發與風味營養雙驅動型健康產品創制”
......
“蒙科聚”構建
以自治區應用場景驅動的
科技成果轉化模式
打通科技成果轉化一公里
目前合作高校有:
區內
內蒙古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科技大學……
區外
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
內蒙古工業大學化工學院生物工程專業的研究生在做生物發酵方面的實驗。
“蒙科聚”
立足內蒙古、輻射全國
以“科技興蒙”
4+8+N合作機制為主渠道
推進“蒙科聚”協同創新
合作機構不斷擴展
通過“一拍即合”的戰略合作
將科技成果
和產業發展相結合
把科研成果
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蒙科聚”平臺
把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
人才鏈、信息鏈匯聚起來
把企業、高校、院所的
手牽在一起
進一步發揮聚合作用
釋放聚變效應
熱情好“客”的“蒙科聚”
如今正在不斷實現
“網”隨“人才”
“網”追“人才”
“網”服“人才”
將區外協同創新合作機構
融入科創“一張網”
使區外科創資源優勢與我區場景
產業和市場優勢深度融合
助力內蒙古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