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助跑”,“跑”出科技賦能內蒙古發展“突圍”路——自治區政協“科技‘突圍’工程”專題協商會側記
發布時間:2024-09-19 23:18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政協
2024年,科技“突圍”成為熱頻詞。
當前,內蒙古上下正在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聚焦辦好兩件大事,一往無前闖新路、進中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渴望科技創新,更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創新實現新的突破。自治區黨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暨全區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實施“六個工程”,其中科技“突圍”工程要求抓緊在科技創新上“突圍”,積極培育新產業新賽道。
黨政重視、政協助力——科技“突圍”展良好局面
自治區黨委對這項重點工程高度重視。今年7月,召開全區科技工作會議,進一步研究和部署科技“突圍”工程。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實施“英才興蒙”工程若干政策的意見》,制定了《關于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實施意見》,形成了強力推動科技創新工作的良好態勢。自治區政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全面助力自治區“六個工程”取得更大進展和成果,主動請纓并經自治區黨委批準,增開3次專題協商會議,科技“突圍”工程協商會議是其中之一。在魏國楠副主席的帶領下,自治區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智庫專家,采取實地調研、座談交流等形式,深入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充分了解情況,形成高質量的調研報告,8月29日,自治區政協圍繞“科技‘突圍’工程”實施情況召開專題協商會,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委員共識,為科技“突圍”工程高效推進獻智出力。
“按照自治區黨委關于科技‘突圍’工程的重要部署,自治區人民政府統籌組織科技等部門和相關科研機構,對標‘起跑即領先’要求,圍繞‘干什么’‘誰來干’‘怎么干’,形成了‘找點位、找團隊、找模式’的工作推進機制,確定了氫能、儲能與新型電力系統、稀土、特色乳業、空天計量基準裝置等5個突圍點位推進相關工作。”專題協商會上,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代欽通報了我區科技“突圍”工程實施情況,“截至目前,已有31個項目啟動實施、累計投入26.77億元……”
從自治區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主任馬韶暉所作的調研情況說明中了解到,以科技“突圍”工程為引領,全區各盟市、各部門積極謀劃所屬地區和領域的創新重點,呈現出齊抓科技、創新創業的良好局面,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的科技“突圍”氛圍尤為濃厚——呼和浩特市研究謀劃乳品深加工、大科學裝置、乳酸菌等點位,已實施2024年科技“突圍”工程——“揭榜掛帥”重大科技項目;包頭市科技“突圍”酣戰稀土,成立專項工作組,篩選布局了“稀土永磁電機”等6個領域的14個項目;鄂爾多斯市深入實施“企業家科學家握手行動”,加快建設新質生產力場景應用創新城市……
在為各研發機構前沿性的研究方向和階段性的高技術成果深感振奮的同時,調研組也了解到我區在推進科技“突圍”進程中的短板和弱項——企業承接能力較弱、研發平臺支撐能力不夠、人才培育支持力度不夠、產業化前景不確定、多元投入機制不優,我區科技“突圍”工程還處于起步階段。
完善機制、謀劃體系——釋放科技創新活力
科技創新實現“突圍”,體制機制必須先活起來。
“按照自治區黨委要求,加快出臺《關于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實施意見》及相關配套政策措施,進一步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推動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提升實施科技‘突圍’工程能力和成效;在自治區黨委科技辦《科技突圍工程管理通則》、自治區人民政府《科技‘突圍’工程工作方案》的基礎上,制定科技‘突圍’工程實施細則,對工作流程、篩選機制、撥款機制、過程管理、成果轉化、本土人才參與度等提出進一步細化措施……”自治區科技廳副廳長張文韜說。
“我們將直面問題短板,完善科技‘突圍’工程工作機制,推動科技力量集聚!”結合各自職能領域,各相關部門從體制機制到政策體系,紛紛作出響應。
“立足內蒙古稟賦特點和戰略定位,科學謀劃‘5+5+6’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實施內蒙古新型工業化‘1+7’政策體系,著力實施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和‘139’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行動,以科技創新為支撐,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加大對技術創新產業化應用的支持,推動自治區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自治區工信廳總工程師席麗紅說。
優化學科、廣聚人才——厚植科技“突圍”沃土
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科技“突圍”工程對高校學科布局、科研能力和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為切實增強自治區高校人才和科技支撐一流學科建設發展能力,進一步服務國家和自治區重大需求,自治區教育廳設立了一流學科科研專項項目。“包括支持創新團隊申報重點項目,開展重大科技攻關;支持40周歲以下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申報一般項目開展課題研究,提升高校科技創新能力。”自治區教育廳一級巡視員尤俊成說。
“高校要著力推動學科專業布局結構優化,主動對接自治區重大科技和產業需求,引進國內外頂尖專家和創新團隊,開展有組織科研,大力提升科技創新平臺能級,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自治區政協委員、內蒙古師范大學副校長賈美林建議。
在推動創新人才引育方面,自治區能源局則重點依托清華、北大等8所區外高校和內工大等7所區內高校、職業院校開展產學研用深度合作。胡成東副局長表示,“目前,已與各單位建立工作機制,推動部分能源企業與內蒙古工業大學、農業大學等高校開展科技活動、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培養能源技術職業技能人才,去年以來累計給予5700萬元資金支持……”
為打造高水平創新團隊,儲備自治區能源發展亟需的科技人才力量,內蒙古電力集團依托科技興蒙“4+8+N”合作機制,從懷柔實驗室、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以及大青山實驗室、戰略合作單位的高層次專家中遴選建立戰略技術專家庫,為科技創新領航定向。“與國內頂級創新團隊共同承擔先進輸電技術、智能配用電、先進儲能、數字電網等方面的科技重大項目,鍛煉培養原創性核心技術攻關人才。”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李剛說。
“多元化”“接力式”服務——為科技創新注入更多金融動能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加強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完善長期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
“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創新金融體系以及科創基金非常薄弱。政府投資參與的科技創新投資基金數量少、金額低,而且存在運行僵化,管理團隊專業化不足的問題。”自治區政協委員、內蒙古奇略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岳耀明直指現狀。
調研組形成的調研報告中,也提出“增強多元化接力式的金融服務適配度”這一建議——加強科技金融,服務好企業的突圍任務,保證所有環節創新主體的資金需求,達到科技成果順利孵化、落地、產業化的目的。借鑒“長三角發展一體化通用通兌科創券”的新模式,推廣實施科技創新券,鼓勵更多優質服務機構賦能自治區科技“突圍”創新工作。
“資金鏈是科技創新所有環節實現有效輸出的重要保障。”自治區政協智庫專家,內蒙古生產力促進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陸微認為,科技金融要助力企業全鏈條全生命周期,才能服務好創新驅動的突圍任務,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和當前經濟轉型。基于此,她提出政府部門要加強與各類金融機構的合作,發揮融資組織者職能,通過“拼盤組合”方式滿足科技創新企業不同階段的資金需求;同時完善科技成果市場價值評估機制,努力解決科技金融機構與創新企業信息不對稱問題。
層層分析深入中肯,條條建議有效有力。務實交流緊緊圍繞解決措施,一場專題協商會的效應得到充分發揮。
“委員、專家、相關部門同志們觀點鮮明、建言精準、有理有據!”自治區政協黨組書記、主席張延昆總結說,要緊跟自治區黨委要求廣泛凝聚共識,緊扣實施科技“突圍”工程協商議政,聚焦科技創新政策措施、產業布局、人才引育、資金投入、平臺能級提升、成果轉化等重點問題,深入做好政策宣傳、釋疑解惑、建言獻策等工作,為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有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