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科技“突圍”“突”出硬核實力
發布時間:2024-09-14 22:32 來源:青橙融媒
從“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產業鏈布局,科技創新孕育出千億級別產業集群;從全球領先的口蹄疫苗、輔酶Q10、高效金霉素生產基地的崛起,到遠景智能制造產業園、華耀光電12GW單晶硅片、鑫環10萬噸顆粒硅等項目的相繼投產;再到久泰30萬噸延鏈補鏈一體化、中石油呼石化聚甲醛升級改造等項目的穩步推進……這一系列重大科技項目的成功實施,不僅彰顯了呼和浩特市以科技創新支撐和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硬核實力,更反映出首府日新月異的變化和蓬勃發展的生機。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緊跟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步伐,圍繞兩件大事及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任務,全面落實“科技興蒙”行動,加速推進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積極融入“京津冀”國家創新體系,與北京市海淀區攜手共建“兩小時創新圈”,勇擔科技突圍的“突擊隊”,致力于打造區域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奮力建設高水平國家創新型城市,“戰果”豐碩。2023年,呼和浩特市在全國28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第30位,穩居內蒙古自治區各盟市之首。
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驅動力,也是推動首府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在新形勢下,呼和浩特市逐步構建起“北研發、中孵化、南應用”的創新格局,前瞻性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奮力搶占發展制高點,贏得發展主動權。
在科技“突圍”工程中,呼和浩特市將專家團隊、領軍企業以及產業園區作為重要支點,從國家、自治區、市級三個層面全力推進科技創新。在生物育種點位,憑借張勇院士和李喜和教授團隊的強大實力,首次承接了“抗逆抗病高產牛新品種設計與培育”國家科技項目。光柵、乳業、乳酸菌三個點位成功納入自治區科技“突圍”工程。同時,在腦機接口、工業軟件、儲能等領域啟動實施15個市級科技“突圍”項目,其中包括與陳潤生院士團隊共同推進的“動物mRNA疫苗遞送系統”項目、與馮起院士團隊合作的“耐鹽堿苜蓿品種選育”項目以及與陳十一院士團隊攜手開展的“航空航天飛行器仿真計算開發及應用”項目等。這些與高層次人才合作的項目,為首府在科技創新之路上穩步邁進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撐。
在創新平臺建設層面,呼和浩特市積極推進“一區七中心”建設,取得標志性的成果。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首次開展“功能型乳制品創制與產業化示范”國家科技項目。草業技術創新中心的兩個苜蓿新品種順利通過國家審定,并且成功舉辦敕勒川國際草業大會。動物疫苗技術中心正式掛牌“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內蒙古分中心”。同時,交能融合、工業軟件、益生菌技術創新中心以及智能制造研究院這四家研發機構實現實體化運作。“乳酸菌產業化”“農田地力培育”“豬用滅活疫苗”榮獲國家科技進步、技術發明二等獎。
在研發投入方面,呼和浩特市不斷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大力加大研發經費投入力度,構建起“剛性增長—應統盡統—獎補激勵”機制。市級財政投入達2.5億元,同時爭取到自治區經費4.05億元。通過按月歸集企業研發費用,促使企業投入28.77億元,有效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積極推進規上工業企業“三清零全覆蓋”行動,建立起“科技特派員+ 企業”一對一精準服務模式。32家企業特派員工作站為600家企業提供技術類、財務類服務達2000多人次。為240家企業兌現研發費用加計扣除1.44億元,向金融機構推薦科技融資需求2.07億元。設立知識產權服務站,新增專利3599件,其中發明專利886件,同比增長24.6%。與此同時,著力打造創新型企業梯隊,構建起“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培育機制,推動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開展科技攻關。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成功培育出32家科技領軍企業、533家高新技術企業以及64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大力推進創新平臺建設,建成224家企業研究開發中心和32家企業特派員工作站,為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筑牢堅實根基。組建79個產學研創新聯合體,實現產業鏈與創新鏈的深度融合。與此同時,柔性引進50余個高層次人才團隊以及30位兩院院士,極大地壯大了科研力量,帶動產業高層次人才培養達200余名。積極培育34家市場化科技服務(技術轉移)機構,打造出3251人的科技專員隊伍,為科技創新活動提供全方位的服務與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