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榮登國家創新型城市百強之列 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5-01-03 09:32 來源:呼和浩特市科學技術局
近日,《2024年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正式發布,呼和浩特市以第61位的優異成績躋身中國城市創新能力百強之列。同時,在國家創新城市創新能力指數及排名榜單中,呼和浩特市位列第58位,這標志著呼和浩特市在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的道路上邁出堅實而有力的一步。
報告顯示,呼和浩特市創新能力指數為50.32,穩居創新城市行列。這一評價是基于創新治理力、原始創新力、技術創新力、成果轉化力、創新引領力五大維度,通過30項具體指標進行的綜合評價,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科技部、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多個權威部門,具有較強的公信力。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深入貫徹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落實“科技興蒙”行動,加速推進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積極融入“京津冀”國家創新體系,與北京市海淀區攜手共建“兩小時創新圈”,勇當科技突圍的“突擊隊”。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我市致力于打造區域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奮力建設高水平國家創新型城市。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呼和浩特市在科技創新方面持續發力,深入推進創新鏈與產業鏈的“融合聚變”。在科技“突圍”工程中,我市以“點位+團隊+企業”的模式,從國家、自治區、市級三個層面全面推進。首次實施了“高產牛新品種培育”國家科技項目,并取得多項突破性成果。其中,“大科學裝置、乳業、乳酸菌”三個點位被納入自治區“突圍”工程,啟動15項市級項目,建成世界最大的空天計量基準大科學裝置,研發成功國內首個自主產權的奶牛“育種一號芯片”等。這些技術成果的成功研發,不僅提升呼和浩特市的科技創新實力,也為相關產業的升級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同時,呼和浩特市還聚焦創新平臺能級提升,實施“科技興蒙”重點項目11項。國家乳創中心等項目取得10項國際領先水平的創新成果,并實現產業化。在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我市圍繞六大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建成2個國家級奶牛核心育種場和全國最大的牧草種質資源庫,推動“風光氫儲車”示范項目的落地等。此外,我們還前瞻性地布局118個未來產業項目,為呼和浩特市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在企業創新方面,呼和浩特市構建“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上市企業”的梯次培育機制,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18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852家,均居全區首位。高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35.5億元,同比增長4.7%。這些數據的背后,是我市對企業創新的大力支持和良好創新生態的營造。
在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方面,呼和浩特市71個項目經費首次采用“預算制+負面清單”管理,強化政校企聯盟的作用,提升財政經費轉化為R&D經費的比重。科技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完善技術轉移服務體系,技術成交額達到21.5億元,同比增長90.94%,居全區首位。
此外,呼和浩特市還優化科技金融服務,累計投放1.5億元支持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我市的創新“朋友圈”也不斷擴容升級,引進高層次創新人才455人,與131家區外高校院所開展合作。通過打造呼和浩特—海淀區兩小時創新圈,成功發起北方第一支2億元顛覆性技術基金,轉化多項顛覆性技術,并孵化6家科技型企業。
接下來,呼和浩特市將繼續深化科技創新改革,加大研發投入,推動創新平臺升級,構建更加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加強與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與交流,引進更多高層次創新人才和團隊。同時,還將進一步優化科技創新環境,完善政策扶持體系,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