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 興農有徑 點亮田野新希望
發布時間:2025-01-05 22:24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創新平臺建設處 農牧業與社會發展科技處
殘膜污染怎么治理?
鹽堿地如何實現改良利用?
馬鈴薯產業
靠什么提質增效?
農業發展遇到的問題
正是科學技術攻堅的目標
為了降低地膜殘膜污染
在自治區科技廳支持下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方農牧業技術創新中心
依托玉米密植滴灌高產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研究項目
引入技術團隊
通過科技包縣、市等方式
在11個盟市50余個旗縣?
開展技術集成創新和推廣應用
2024年推廣示范面積達1395.8萬畝
據測算?
每年可為內蒙古玉米種植?
節約地膜投入8億元?
該技術本土化用于呼和浩特
全株青貯玉米種植
測產結果顯示畝產達5噸以上
為自治區玉米高產穩產
和糧食產量首次突破800億斤
作出積極貢獻
玉米密植滴灌高產關鍵技術成果對比
興安盟
在“中國草原生態稻米之都”興安盟
科研工作者現場查看水稻長勢?
北方中心立項?
“寒地秸稈全量原位還田緩釋多效綜合技術”?
2024年每畝化肥減量10公斤?
產量增長86.53公斤?
節本增效達249.5元?
累計推廣83萬畝
烏蘭察布
“中國馬鈴薯之都”烏蘭察布
是國家級種薯、商品薯
加工薯的核心產區
北方中心支持研發
基于
智能灌溉的馬鈴薯數字化綠色高效生產技術
融合智能灌溉、物聯網系統
初步搭建起
馬鈴薯智能灌溉水肥決策與生長模型
技術示范區畝產量
較常規高出390kg,達3420kg?
基于智能灌溉的馬鈴薯數字化綠色高效生產技術集成研究觀摩會
通過“自治區-盟市-旗縣”
三級聯動高效示范推廣?
累計推廣面積約1萬畝
北方中心由自治區科技廳?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及中國農業科學院三方聯合共建?
承載著國家戰略重任?
是推動內蒙古農牧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打造
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及輸出基地核心樞紐?
作為京蒙科技協作的“橋頭堡”?
緊密圍繞
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農業增產增收的迫切需求?
依托“4+6”產業技術平臺?
持續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攻關?
促進中國農科院前沿科技成果?
在內蒙古實現集成優化、
本地化轉化及廣泛應用推廣
為科技興農賦能鄉村振興貢獻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