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創前沿 | 張璐:攀科研高峰 助商科前行
發布時間:2024-12-19 23:16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基礎研究與科研條件處 人事處
開欄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和拔尖人才培養,著力加強創新能力培養。加強基礎研究,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人才。近年來,自治區科技廳持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加大青年人才培養力度,涌現出一批領軍青年人才,為我區基礎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近期,“創新內蒙古”將持續推出“青創前沿”系列宣傳報道,將筆觸聚焦于基礎研究領域的青年人才,講述他們甘坐“冷板凳”、敢啃“硬骨頭”、勇闖“無人區”的創新故事,宣揚他們求實創新、破浪前行的拼搏精神,以朝氣蓬勃形象展現新時代青年奮勇爭先的精神風貌。
如果給你十年時間你會用來干什么?
作為一名青年科研工作者,張璐的答案是突破。
三千多個日夜,張璐像一塊海綿一樣持續不斷地汲取著知識和養分,內收轉化,又迸發出新的可能。
從冥行擿埴的星星燈火到筆耕不輟的文著累牘,從商科教育的變化萬千到數字教育的蓬勃興起,十年間張璐在攀登科研高峰的進程中不斷前行。
鉤玄提要,銳意進取:
助力企業實現不連續性創新
在“商學”發展的黃金時期,張璐牢牢把握時代變化帶來的新機遇,帶領團隊豐富傳統不連續創新理論、探尋不連續創新的“源”邏輯問題及其實現機理與演化路徑。
“我們通過探究不連續性創新實現過程前后主導邏輯類型的內涵、特征,以及在不連續性創新實現過程中,組織主導邏輯的演化及路徑突破來探究不連續性創新實現的源動力。”以既有理論筑牢研究基礎,以前沿動向剖析理論革新。
不竭的探索啟發張璐將認知、行動、能力與創新績效納入同一個完整的理論研究體系,以此圍繞“認知-行動-能力-結果”的思路搭建出了“主導邏輯-資源行動-動態能力-不連續性創新”的研究框架。
在此基礎上,張璐帶領團隊利用案例研究和實證研究的方法,系統揭示了當前技術情境、制度情境、市場情境、自身需求情境通過主導邏輯與受其支配的資源拼湊、資源編排等資源行動方式,如何匹配動態能力最終影響組織不連續性創新的完整過程。所做研究挖掘出了不連續性創新背后的組織邏輯與產生機理,開拓了不連續性創新的研究視角,并且有助于提升現有理論的豐富度與企業實踐的科學性。
春風化雨 科研興教:構建數字化場景商科研究生培養模式
“我帶領的團隊已經培養出了30余位能夠前往雙一流高校讀博深造的學生,這就是我一直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最好見證。”從教十年的張璐教授談及育人碩果,滿是自豪。
歷經十年的深入探索與潛心實踐,張璐堅持以黨建思想為核心引領教育和人才培養,將“三全育人”大思政理念融入商科研究生的教育與培養體系中,致力于培養研究生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并打造深度契合中國管理實踐情境的數字化場景商科研究生培養模式。
該模式緊密對接企業實際需求,以培養高階管理人才為目標,創新性地提出“VR案例行動學習法”這一數字化情境式教學模式,并推出了“黨史學習·世界咖啡”、抖音“塞北紅焰”等黨建教育新模式,構建了“項目+”和“企業+”實戰情境的產教融合橋接機制,將教育科研人才體制機制落到實處,有效提升商科與產業的契合度,促進了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的深度融合。
經過系統化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數字化場景商科研究生培養模式已在全國50余所高校得到直接應用或間接參與,理論研究成果覆蓋近100家企業,300余名教師、近6000名學生受益,獲得企業、高校、教師和學生的廣泛好評。此外,央廣網、學習強國等多家媒體對數字化場景商科研究生培養模式進行了報道,獲得了業界的高度認可。
“張璐這個人身上是有一種朝氣的‘勁’的,就好像有源源不斷的想法從他腦子里面出來,出來了他就要去實踐能不能行,怎么樣才能實現,好像不會累一樣,每天都奔波在各種任務中,卻從未露出過疲態。”
聽著周圍人對自己的評價與褒獎,張璐擺擺手,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同的身份能帶給我不同的角度與思考,而且我喜歡在工作中去開辟新路子,調動新模式,因為時代在發展,總有些新的東西是我們要把握的。”
一個人精力畢竟是有限的,他哪里來的那么多新思路呢,筆者心中的這個問題在看到張璐教授辦公室時有了答案,目之所及皆是各類書籍,打開里面更是滿滿的標記與筆記。
就像張璐在做自我介紹時提到一般,他始終將自己定位在“青年學者”的身份中,青年是不斷突破的能量,學者是不斷學習的能力。張璐表示未來也始終堅持這種信念,以自己的行動詮釋著科研人的精神,與團隊一起,實現更多的可能。
張璐:擔任內蒙古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入選國家人才計劃,被評選為“新世紀32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才、內蒙古自治區杰出青年人才、內蒙古自治區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獲教育部第九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青年成果獎、內蒙古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成果一等獎、二等獎等。擔任內蒙古軍民融合智庫專家、內蒙古政協應用型智庫專家。張璐教授共主持國家級項目3項、省部級重大重點項目18項,在CSSCI、SSCI、SCI等期刊累計發表高質量論文8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