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 | 破局“上熱中溫下冷” 打造大科普新格局
發布時間:2024-09-06 22:00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政策法規處
開欄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做出系統部署,提出了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新要求,為推進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指明了前進方向。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創新內蒙古推出“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系列報道,圍繞“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推動科技創新力量、要素配置”“優化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制”“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加強有組織的基礎研究”“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著力培養造就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等多個角度,梳理回顧自治區近年來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實踐與成效。敬請垂注。
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科普工作在推動社會進步、提升公民科學素質、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近年來,內蒙古落實“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理念,著力健全科普政策法規體系,陸續出臺《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普及條例》《內蒙古自治區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在組織實施、提升全民科學素質、促進科技資源科普化,科普保障等多方面作出明確規定,為科普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政策引導。
創新體制機制
形成社會化科普“新格局”
抓科普就是抓創新,抓創新必須抓科普。2022年,自治區科技廳聯合自治區科協印發《貫徹落實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意見分工方案》,并充分發揮自治區科普工作聯席會議機制作用,全面推動科普供給側改革,樹立大科普理念,構建上下聯動組織動員機制,促進科普資源整合與開放共享,壯大科普人才隊伍、加強科普陣地建設,進一步強化了全社會科普責任。
前不久,在2024年內蒙古科技活動周期間,我區各地各部門同步組織開展科普示范基地開放、中小學研學體驗活動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910次,科普工作人員參與數達13057人次,群眾參與數超30萬人次,形成各部門聯合協作、全區上下聯動、社會積極參與的良好態勢。
2024年內蒙古科技活動周期間,鄂爾多斯碳中和研究院開放雙碳賦能應用場景展示中心,并進行了精彩的“雙碳”科普講解
“近年來,我們擴大科普覆蓋面,帶動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基層組織、社會團體等多元主體活力,激發全民參與積極性,保障科普工作各個環節的暢通,構建了政府、社會、市場等協同推進的社會化科普發展格局。”自治區科技廳政策法規處副處長張曉穎說。
豐富活動載體
創新科普工作方式“新路徑”
自治區科技廳不斷探索與創新科普內容、形式和傳播手段,將每年的科技活動周、全區科普講解大賽、全區科普微視頻大賽、全國優秀科普作品推薦、科普分隊盟市行等重大活動作為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和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與載體,帶動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有關部門根據自身優勢和特點,開展各具特色的群眾性科普活動,促進科普活動品牌化、社會化和群眾化,助力城鄉居民科學素質提升。
呼和浩特市第五屆少年兒童科普大賽回民區預決賽現場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數字化、網絡化將成為基層科普工作的重要手段,提高信息的傳播效率和互動性,促進科普資源廣泛共享,讓科普活動不再受地域限制。”呼和浩特市回民區工信和科技局科普工作者羅璇說。
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推出“科技110”服務,通過這一創新舉措將科技專家、技術人員直接送到田間地頭,將科普知識更直接、更快捷地送到農牧民身邊。烏拉特前旗農牧和科技局科普工作者項廣財認為,采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現代科技手段,創新傳播途徑和宣傳手段,打造互動式、沉浸式科普體驗,可增強科普活動的趣味性和參與性,將科普工作單向傳輸改變為受眾雙向奔赴。
目前,全區上下積極開展科技創新成果展覽展示,科普教具和科普圖書捐贈,科技政策宣講培訓,醫療專家義診以及科普進校園、進社區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主題科普活動,滿足群眾多元化科普需求,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優化平臺建設
筑牢科普服務“新陣地”
缺乏專項資金運作、基礎設施不完善以及缺乏科普專職人員等,成為二連浩特國家地質公園科普示范基地過去工作中的最大挑戰。該基地工作人員王雪梅說,近日基地被評為自治區優秀科普示范基地并獲后補助資金20萬元,在科普基礎設施改造升級、科普宣傳以及科普能力提升方面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幫助。
二連浩特國家地質公園科普示范基地面向學生開展科普研學活動
自治區科技廳不斷筑牢科普活動新陣地,制定印發《內蒙古自治區科普示范基地建設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全區科普示范基地建設和運行管理工作,推動科普示范基地通過“引進來”展示最新的科技成果,依托“走出去”走到農村、邊遠地區,把優質高效的科普服務送到千家萬戶,充分發揮科普示范基地在傳播科學知識、運用科學方法和弘揚科學精神等方面的示范、帶動和輻射作用。截至目前,全區認定科普示范基地143家,其中基地建設在旗縣的共28家。
“對已獲認定的科普示范基地每3年周期評估一次,實行‘優勝劣汰’‘有進有出’動態管理機制,并通過后補助資金支持優秀科普示范基地,鼓勵和引導各單位更好地開展科普工作。”自治區科技廳政策法規處副處長張曉穎介紹說,2024年,對評選優秀的18家科普示范基地,以后補助形式給予每家基地20萬元經費,共補助360萬元。
讓科普資源下沉
打造科普資源共享“新樣式”
今年,自治區科技廳組織科普小分隊,赴烏海市海勃灣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結合當地疾病譜及醫療需求,開展一對一式的醫療診斷服務,并深入部分采摘戶、種植戶,針對農業生產提供全方位科普服務,受到基層群眾一致好評。
自治區科技廳組織科普小分隊赴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紅格爾蘇木開展健康科普宣傳和義診服務
自治區科技廳帶動自治區、盟市級相關科普力量,結合旗縣區優勢特色,有針對性地開展科普服務,助力旗縣區科普工作提質增效;調動旗縣區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普及知識、更新觀念和傳授技能為重點,加強對農村基層,特別是貧困、邊遠地區農牧民群眾的科普服務能力,助推鄉村振興,打通科普服務“最后一公里”。
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工信和科技局科普工作者馬曉波認為,農村科普應嵌入農村發展中來,使科普工作服務于鄉村振興,讓科學知識、科學思維、科學精神實實在在地融入農村生活,讓農牧民真切感知到科學所帶來的身邊變化。
優化創新創業環境
塑造全域科普“新特色”
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組織科技特派員進村入戶,在田間“掛號問診”、現場“寫方開藥”,為企業、廣大農民講授實用技術,進行技術指導、開展技能培訓,充分發揮農業科技特派員創新驅動優勢,把科技服務送到田間地頭、生產一線,實現了農技推廣與技術指導精準對接,深得企業與廣大農民歡迎。
自治區科技廳依托農牧業科技特派員和企業科技特派員的專業力量開展科普服務,發揮院士專家工作站、科技特派員工作站作用,針對旗縣農牧民實際需求,結合當地主導產業,延伸到一線,開展針對性強、務實有效的科普活動。一方面將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科學知識帶給基層群眾,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另一方面深入宣傳科技政策法規,推動“政策落地工程”,引導企業用足用好各項政策紅利,進一步激發企業創新內生動力, 持續打造更加優質的營商環境。
聚焦企業需求,定期舉辦“科技政策面對面”宣講培訓,組織各盟市科技管理部門對自治區級和各地區制定出臺的科技創新政策及落實情況進行宣講,讓各類創新主體充分了解到各盟市不同的優惠政策,深受企業的好評。“通過政策宣講,了解到一系列鼓勵企業創新的政策措施,這些政策為我們企業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和動力,不僅有利于企業提升技術創新能力,還能推動整個產業鏈的升級。”內蒙古華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對外事務主管張羽琪說。
自治區科技廳組織12盟市科技管理部門對本地區制定出臺的科技創新政策及落實情況進行宣講
全面深化改革為科普工作提供了新的機遇與挑戰。下一步,自治區科技廳將建立健全各級科普工作聯席會議機制,明確部門職責分工,加快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科普格局,持續筑牢科普活動新陣地,加強科普能力建設,打破科普工作“上熱中溫下冷”現象,推動優質科普資源向旗縣區傾斜,滿足全社會對高質量科普的需求,充分發揮科普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作用,服務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辦好“兩件大事”、實現“闖新路、進中游”目標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