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20%財政補貼!讓大型科研儀器“轉”起來
發布時間:2024-07-02 22:51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基礎研究與科研條件處
近日,自治區科技廳發布2023年度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結果。此次評價考核共涉及67家管理單位,其中,12家單位考核結果為“優秀”,19家單位為“良好”。
“依據開放共享評價考核結果,我們對評價考核等級為‘優秀’和‘良好’的管理單位按照專家確定服務收入的20%、10%進行補貼,今年補貼總額達371.6萬元,激發各管理單位開放共享積極性,讓大儀‘轉’起來。”自治區科技廳基礎研究與科研條件處處長趙遠亮介紹,此次參評單位實際開放共享儀器設備總計3052臺(套),平均開放率88.36%,平均利用率66.67%。總體來看,經過三年的評價考核推動,我區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整體儀器開放程度和使用效率的顯著提升,在推動產業技術創新、服務重大戰略需求和經濟持續發展等方面成效顯著。
內蒙金屬材料研究所理化檢測中心(以下簡稱理化中心),是國家級金屬材料檢測實驗室、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失效分析網點單位,在失效分析方面具有扎實的研究基礎和熟練的分析技術。2023年,該中心共完成1245家單位委托的3628次材料檢測和分析任務,累計發出檢測報告12764份。
“自實驗室對外開放以來,失效分析室累計為社會企業處理失效分析案例百余項,社會企業一致給予高度肯定。”理化中心負責人孫遠東介紹,為緊跟“十四五”期間內蒙古風電產業發展,力學室自主研制高精度緊固件保證載荷在線測量裝置,搭配200噸拉力試驗機已為多家風電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并且給與廠家建議,從而延長零件使用壽命,降低事故發生概率,極大程度上減少人員傷亡。
開放大型儀器共享,為企業把脈問診,理化中心以企業實際存在的問題為研究對象,制定符合現實生產的具體研究目標,協同開展科技創新合作,形成了檢測與科研融合機制及雙向發展模式。而這,是自治區科技廳大力推動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科技產業互促雙強的一個生動縮影。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強科技基礎能力建設,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大型科研儀器等科技基礎條件資源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基礎保障。持續推進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對提升國家創新整體效能、服務國家重大科技創新意義重大。
近年來,自治區科技廳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積極推動大型儀器開放共享,取得積極成效。
2023年,啟動建設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管理網絡平臺,截至目前,已入駐管理單位176家,集約儀器設備5843臺/套,儀器原值40.11億,服務總機時達到18萬小時,有效實現數據對接和資源共享。同年,聯合財政廳、教育廳印發《自治區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實施細則》,加強和規范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充分發揮獎懲機制的激勵引導作用,進一步提高科研設施與儀器使用效益。
趙遠亮表示,要不斷完善管理體系建設,持續推進評價考核制度,加大激勵和保障力度,充分發揮“蒙科聚”創新驅動平臺作用,引導更多高校、院所、企業在管理平臺入駐儀器設備,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科研儀器的使用效率,形成科技資源共享合力,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和社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