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科學家精神 講述科學家故事 | 雷丙旺:扎根北疆鑄大國重器 守正創新承軍工精神
發布時間:2024-05-28 23:52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政策法規處
一年一度的科技活動周已經到來,今年科技活動周的主題是“弘揚科學家精神 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創新內蒙古將持續推出“弘揚科學家精神 講述科學家故事”系列報道,展現我區杰出科學家愛國為民的卓越品質,在實現科學夢想道路上不畏艱難、無私奉獻的心路歷程,講述他們為科學技術進步、人民生活改善、高質量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科研故事,汲取他們的精神力量,激勵我們在各自的領域中不斷前行,涵養優良學風,營造創新氛圍。今天讓我們走近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首席科學家,內蒙古北重集團總工程師雷丙旺——
提起世界首臺首套3.6噸黑色金屬垂直擠壓機,作為它的締造者,雷丙旺仍難掩內心激動,他說:“國家需要什么我們就干什么,在沒有先例、沒有參照的情況下進行創新,軍工人的精神什么時候都不能丟。”
14年前,當這個龐然大物“吐出”火紅的鋼管時,猶如一聲“春雷”,讓中國迎來世界的目光。這個被載入歷史的時刻,也成為十幾年來他與團隊解鎖關鍵技術的“能量場”,用一系列關鍵技術的突破彰顯中國自信和中國智慧。
雷丙旺,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首席科學家,內蒙古北重集團總工程師,國家科技重大專項、3.6萬噸垂直擠壓機課題負責人。參加工作三十多年來,他扎根北疆,潛心武器裝備關鍵材料科研生產核心領域,帶領團隊完成我國極端制造的“大國重器”——3.6萬噸黑色金屬垂直擠壓機生產線建設,一舉打破國外技術封鎖,成功打造出這個屬于中國自己的“大國重器”,使國產自主研發的極端制造裝備取得多項國際、國內第一,為我國高端難變形合金材料自主研發作出突出貢獻。
破題:三年磨一劍 “大國重器”問世
萬噸以上黑色金屬垂直擠壓機,主要用于大型電站、石油化工行業急需的大口徑厚壁無縫鋼管制造,屬于世界先進制造技術的極端領域,是一個國家制造能力的標志。
上世紀末,正是我國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的時期,大型火力發電廠和巨型輪船的建設如火如荼,國家對大型無縫鋼管的需求激增,然而卻面臨著重型擠壓技術被國外壟斷的尷尬局面。進口產品價格高昂,嚴重制約了我國火電和制造業的發展。
作為我國裝備制造業的“龍頭”,中國兵器北重集團提出自主研制3.6萬噸黑色金屬垂直擠壓機這一“大國重器”。
2006年,“360工程”正式啟動。
制造萬噸級重型設備涉及設計、制造、運輸、安裝等諸多技術難題,屬于“極端制造”領域。面對當時資料匱乏、經驗不足的現實困境,作為“360工程”的帶頭人,雷丙旺深感責任重大。他帶領團隊從有限的國外產品圖冊、蘇聯理論資料和國內僅有的專業書籍《異型鋼管生產》入手,逐步積累了深厚的專業知識。
但雷丙旺深知,這是一場聚智凝力的協作戰,單靠團隊力量有限,必須集中產學研各方優勢,采用集成創新的研發模式才能實現關鍵突破。于是,他聯合了20余家國家重點院校與企業,聚集了大批資深科研人才,組成產學研聯盟。
北重集團自主研發的3.6萬噸黑色金屬垂直擠壓機正在擠管
天道酬勤,修必正果。2009年7月13日,3.6萬噸黑色金屬垂直擠壓機建成投產,標志著中國重型金屬加工設備取得突破性發展。僅3年時間,雷丙旺帶領團隊與國內20余家單位協同攻關,完成了國外同類設備研發7年工作量的我國新時期十大標志性裝備之一——世界首臺首套3.6萬噸黑色金屬垂直擠壓機。
3年=7年!是雷丙旺和他的團隊讓這個等式成立。雷丙旺也因此被媒體譽為“中國垂直擠壓機之父”、重型裝備的破局者、大國重器的“極端制造”者……面對接踵而來的榮譽,他始終保持著“匠人”精神。
破局:一系列突破 夯實對話世界的底氣
“360工程”的突破,為北重集團乃至整個中國制造業帶來了嶄新的希望。在雷丙旺及其團隊的努力奮斗下,該工程不僅實現了技術上的重大突破,更鑄就了一種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科研精神。
北重集團生產的大口徑厚壁無縫鋼管
北重集團相繼完成了華能南通電廠和華電句容電廠的百萬千瓦機組四大管道P92國產化示范工程,標志著我國在超超臨界機組高端耐熱鋼大口徑厚壁無縫鋼管技術上取得了全面突破。這一系列技術和應用突破標志著我國徹底扭轉了國家超(超)臨界火電站建設所需P92管材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不僅提升了企業高端管道的市場業績,而且為國家創造了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隨著該工程的深入推進,北重集團的產品逐漸走向世界,贏得了國際市場的廣泛認可。在核電用大口徑無縫管道方面,他們突破了國際上望而卻步的TP316H等第四代核電奧氏體不銹鋼管材制造技術,支撐了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在航空發動機高壓渦輪盤方面,成功突破了從“九五”以來我國夢寐以求的航空發動機用大規格粉末高溫合金棒材制備技術瓶頸,支撐起CJ1000等新型航空發動機的研發,為中國飛機“中國心”作出了突出貢獻。
雷丙旺和團隊并未止步于此。他們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深耕海外市場。2019年,北重集團成功中標伊拉克魯邁拉電站高溫管道項目、印度Godda、巴基斯坦Lucky超超臨界火電項目,全面開辟了國際化發展的新路徑。
“只有自主創新,才能避免受制于人,才有底氣和世界平等對話。”從鑄造保家衛國的國防利器到將技術搬下高閣惠及普通老百姓,雷丙旺帶領團隊在不斷破題中破局,也在破局中一步步成長和蛻變。
傳承:懷揣軍工人精神守正創新
作為共和國最大的火炮研制和生產基地、國家高強韌炮鋼研發生產基地,多年來,北重集團一直踐行國家賦予的保軍強軍的使命。融入其中,作為一名軍工人,雷丙旺也一直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用科研保軍強軍的初心。
雷丙旺查閱擠壓類相關書籍
他參與研制的多個國家重點型號炮鋼,使我國的高強度炮鋼生產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在主持開展采用直接還原鐵冶煉、高強度炮鋼試制工作中,他不僅首創了采用海綿鐵冶煉高強韌炮鋼的工藝方法,并對工藝參數進行優化,更重要的是解決了軍品冶煉原材料的穩定供應問題;在主持開展的“WHF法倍尺鍛造炮尾毛坯”項目過程中,他首創了WHF(寬平砧、強壓法)直接拔長倍尺鍛造工藝法,突破幾十年沿用的傳統工藝方法,大大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和生產效率。該項目2005年11月通過部級鑒定,被認為其技術水平居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從大國重器的成功研制,到一系列關鍵技術的突破。雷丙旺說:“每一次技術的突破都只是新征程的起點,真正的挑戰在于如何不斷完善、創新應用并推廣這些技術。”
30多年的辛勤耕耘,雷丙旺收獲了豐碩的果實。他作為課題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2項;2015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20年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2023年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
榮譽的背后,是他對科研事業的無限熱愛和執著追求,多年來,他一直致力于培養年輕人才,想方設法地為年輕人打造可以展示他們才華的舞臺。在他的帶領下,一支年富力強、生機勃勃的年輕隊伍逐漸成長起來。他們秉承著“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軍工報國、甘于奉獻,為國爭光、勇攀高峰”的軍工精神,不斷創新、不斷改進,續寫著國家高端制造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