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科學家精神 講述科學家故事 | 黃平平:茫茫草原 拳拳熱忱
發布時間:2024-05-20 22:00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政策法規處
一年一度的科技活動周即將到來,今年科技活動周的主題是“弘揚科學家精神 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今日起,創新內蒙古將推出“弘揚科學家精神 講述科學家故事”系列報道,展現我區杰出科學家愛國為民的卓越品質,在實現科學夢想道路上不畏艱難、無私奉獻的心路歷程,講述他們為科學技術進步、人民生活改善、高質量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科研故事,汲取他們的精神力量,激勵我們在各自的領域中不斷前行,涵養優良學風,營造創新氛圍。今天讓我們走近我區青年科學家黃平平——
他是內蒙古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院長、教授。
他深耕雷達研究應用,任自治區雷達技術與應用重點實驗室主任、自治區高校遙感技術與應用集成攻關大平臺負責人。
他科研成果豐碩,是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曾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優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入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草原英才”領軍人才計劃,系統性開展了合成孔徑雷達(SAR)草原定量遙感理論與方法研究,研制了國際先進水平的地基微變監測雷達,完成了國內首套W波段某型無人機載成像雷達系統,實現了高分辨、高幀率成像感知,取得了雷達領域的創新研究成果。
五月的呼和浩特,艷陽高照,筆者走進黃平平創新工作室,一張會議長桌,簡單質樸,一張張榮譽獎狀、一列列學習書籍、一本本成果報告有序地擺放在陳列架上……仿佛走進了一個小型又神奇的創新小世界,迸發靈感思維、解決現場難題、培育技能人才……
關鍵詞:愛國·奉獻
理論仿真、技術研討、系統研制、實驗總結……黃平平每天按部就班開展著日常工作。在漫長的科研探索之路上,枯燥乏味的實驗是“家常便飯”,戰勝這種枯燥乏味的過程,靠的就是對科研的熱愛與奮斗,對事業的責任與擔當。
“我是山東人,扎根內蒙古是因為這里更需要我,這里有草原般廣闊的干事創業平臺。”黃平平說,內蒙古地廣人稀和相對平坦的地理環境是微波遙感科研與應用的天然試驗場,區域內擁有多個遙感試驗場,便于開展定量遙感研究。而且,礦山安全監測和草原生態保護為雷達技術提供了巨大的應用場景。
“我們見到最多的就是他在實驗室的身影,真的是沒日沒夜的感覺,就是這樣一種狀態持續了10多年,才把這個實驗室從他一個人做到現在一個團隊。”內蒙古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教師侯婷說道。
扎根邊疆十余年,寒冬結冰的湖面、蚊蟲叮咬的草原、坍塌危險的露天礦場、驕陽如火的戈壁大漠……都出現過他的身影,都曾留下他的足跡。正是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努力,從一個人到一支團隊,從零起點到全國領先,黃平平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時刻踐行著“拼搏與奉獻”的誓言,將創新的論文寫在了大地上……
“愛國奮斗精神,就是將個人選擇與家國需要緊密結合起來,將‘小我’積極融入‘大我’,把拼搏奉獻精神落到實處、付諸實施。”黃平平說。
關鍵詞:創新·擔當
“某露天礦區發生大面積山體坍塌,事故現場地質環境復雜,救援難度高,搜救工作面臨危巖體、邊坡坍塌等次生災害威脅……”看到這條新聞資訊,黃平平一時間坐立不安,除了心痛之外,他想的最多的是怎么通過技術手段快速救人,在有關部門安排下,他帶領團隊第一時間攜帶自主研發的便攜式全方位微變監測雷達,星夜兼程奔赴搶險救援最前線。
在事故現場,他充分發揮在露天煤礦安全監測領域的技術和裝備優勢,與國家應急救援勘測隊攜帶的邊坡雷達一起組成雷達監測體系,有力支持了地面救援行動。
內蒙古是世界上露天礦山最密集的區域,然而,邊坡垮塌一直是礦山最大的安全隱患。為了更好地服務自治區礦山安全生產,黃平平敢為人先、開拓創新,首當其沖帶領團隊開展露天礦山邊坡安全監測雷達研究。
十多年來,黃平平及團隊肩扛手抬、翻山越嶺,跑遍全國多個省份的露天礦山和地質災害危險區,有時在現場一待就是一個多月,還經常到危險區域進行滑坡體現場勘查。
俗話說: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年努力,黃平平帶領團隊成功研制了具有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地基微變監測雷達系統,在企業安全生產監測和多次重大災害應急救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及時有效地保障了救援人員與裝備的安全。
“以過人膽識和實事求是的態度投身事業,不斷驗證真理,不斷探尋新路,不斷拓展科學,是我對科學家精神最深刻的理解。”黃平平憑著滿腔熱情和執著堅韌的科研精神,開創了自治區雷達技術研究與應用的先河,為內蒙古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寫下了厚重的一筆。
關鍵詞:鑄魂·育人
“科學研究不能閉門造車,要深入企業等生產一線去調研,發現行業企業的需求,并將科研與生產需求結合起來,才能產生具有實際價值的科研成果。”在青年科技創新獎勵大會上,黃平平作為獲獎代表,開誠布公地與廣大青年科技人員分享自己的經驗。
科技創新事業“江山代有才人出”,科學家群體亦是如此。集智攻關、老中青接力,才取得了一項項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偉大成果。
作為一名學科建設的帶頭人,黃平平始終堅守教書育人初心,以學生成長為己任,堅持做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表率。無論科研工作多么繁忙,他始終堅守教學第一線,年均工作量為額定工作量的3倍以上。
“在黃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經常通宵值守在被觀測區域,實時關注監測動態,生怕錯過一絲‘風吹草動’,影響采集數據,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和努力。”回憶起數據采集的那段時光,黃平平團隊的研究生說道,“我們從黃老師身上學到最多的就是,在弄清‘實事’的基礎上,更加追求‘卓越’,驗證真理,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
為提高學生培養質量,黃平平不斷探索教學和科研融合新模式,在本科教學中注重將工程經驗、技術案例和理論教學相結合,扎實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他還利用重點實驗室優質科研條件,支持學生開展創新實踐活動,所指導的本科生多次獲得創新創業類大賽自治區和國家級獎勵。
教書育人的默默堅守,潛心鉆研的探索實踐,黃平平以奉獻為筆,以求實為墨,在育人的畫卷上書寫著科技自立自強建功立業的精彩與輝煌……